广仁品二集
无卷数。明李长科(生卒年不详)撰。李长科,字小有,兴化(今属江苏省扬州市)人。生平事迹未详。此书阐明佛家戒杀之说,并杂举故实以说明因果报应,书名题为二集,当还有初集。而《四库》馆臣所用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只有二集,初集未曾见。有明刻本。
无卷数。明李长科(生卒年不详)撰。李长科,字小有,兴化(今属江苏省扬州市)人。生平事迹未详。此书阐明佛家戒杀之说,并杂举故实以说明因果报应,书名题为二集,当还有初集。而《四库》馆臣所用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只有二集,初集未曾见。有明刻本。
二十卷。宋末元初周密(1232-1298)撰。周密字公谨,号草窗、苹洲、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原居济南(今属山东),金人灭北宋,迁居吴兴(今属浙江)。早年随父往来闽、浙等地,为临安府幕属,后监和剂局、
十卷。明郑仲夔(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耳新》书成于崇祯甲戌,前有自序。这部书所记都是当时的琐闻杂事,而涉于仙佛鬼怪者居多,是一些无关学问的齐谐志怪因果报应的故事。作者所以写该书是因自幼耽奇,南北
六十卷。《补遗》一卷。明王世贞(1526-1590)编。王世贞字元美,号凤州,弇州山人。太仓(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官至刑部尚书。本书沿袭杨慎原本而增修之
一卷。明崔铣(详见《大学全文》)撰。卷首有崔铣自序,录《戴记》原文,次为十论,文字旁边有注释,以联其相承之义,未尽的又标于上方。十论为总论,分上下篇,分道论,理论,性论,情论,忠恕论,鬼神论,诚论,尊
八卷。清高岑(约1721年前后在世)撰。高岑,字岘亭。河南商丘人,官丰城知县。高岑诗每卷各为集名,以“和月泉吟社”,“田园杂兴六十首”结束。其诗法本于外祖父宋荦,诗体酷似其舅父宋至《纬萧草堂集》风格。
三种,七十九卷。清末民国年间柯劭忞(详见《春秋穀梁传注》)撰。三种为《春秋毅梁传注》十五卷、《新元史考证》五十八卷、《译史补》六卷。第一种,本书有专条介绍,可参阅。柯劭忞撰《新元史》时,仿司马光《资治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鸠摩罗什(343-413),汉语意译为“童寿”,略称罗什或什,龟兹人。原本为印度婆罗门族,生于龟兹,随母七岁出家,十二岁即在龟兹升座讲《转法轮经》。才智过人,明大乘佛学。五十八
三卷。《杂兴》三卷。《续集备遗》一卷。明朱衮(约1515年前后在世)撰。朱衮,字子文。湖广永州(今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人,生卒年不详。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选翰林庶吉士,拜监察御史。因违逆刘瑾
一卷。元魏释昙鸾撰。昙鸾生平事迹详见《往日生论注》辞条。《略论安乐净土义》一书,实际上是一篇佛学论文。全篇以六番问答的形式,解释说明极乐世界名相,弘扬安乐净土之意义。第一番通过问答说明安乐国土,由阿弥
残存第一、二卷。清王泉之撰。泉之字汉槎,清泉(今湖南衡阳市)人。此书卷首有作者自序,知此书成于道光十三年。作者以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不依《诗经》原文次序,颠倒错乱。后世刻本,尤多讹误。虽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