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藻
六卷。明方夏(生卒年不详)撰。方夏字南明,自号养春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书在杨慎《韵藻》的基础上,删其繁复,又增加了原书不足的部分。但疏漏之处仍较多。唯杨慎书中假借均字为韵字,方夏独改从今文,立心笃实。
六卷。明方夏(生卒年不详)撰。方夏字南明,自号养春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书在杨慎《韵藻》的基础上,删其繁复,又增加了原书不足的部分。但疏漏之处仍较多。唯杨慎书中假借均字为韵字,方夏独改从今文,立心笃实。
六卷。清王维翰撰。王维翰,字啸林,浙江黄岩人。明胡伯举曾作《委羽山志》,世已无传。王维翰于偶然中得其残稿,故续成此书。《委羽山续志》同治九年(1870)刻本,共六卷。兹篇体例仿胡志。有补有续。宫室、仙
一卷。汉代侯芭撰。清代马国翰辑。据《汉书·杨雄传》和《艺文类聚》,侯芭是河北钜鹿县人,著名词赋家杨雄弟子,杨雄去世后曾为之起坟守孝三年。《隋书·经籍志》称《韩诗翼要》十卷,侯包撰,《诗正义》引作侯苞,
三卷。明李国(约1628年前后在世)撰。李国,字元治、号绩溪,河北高阳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至中极殿大学士。事迹附见《明史》李标传。其著有《国遗文》,明时佚于兵祸中。此集为清
一卷。清孔贞瑄(生卒年不详)撰。孔贞瑄字璧六,号历洲,晚号聊叟,曲阜(今山东曲阜)人,顺治庚子(1660)年举人,官至大姚县知县。是书本是孔贞瑄为济南教授时所作,以洞箫的七调推求三分损一上生下生的道理
七卷。清伊秉绶(1754-1815)撰。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墨庵,福建宁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授刑部主事,擢员外郎。嘉庆三年(1798)为广东惠州知府,后任扬州知府。工书,尤擅隶书,
三卷。明金堡撰。堡字道隐,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县)人。崇祯十三年庚辰进士,官止兵科给事中,明亡后脱发为僧,释名今释,抗志以终。是编三卷,皆为奏疏,上卷十八篇,自隆武乙酉十月至丙戌八月,中卷下卷共三十一篇
一卷。近人杭辛斋撰。此书将算学与周易相互结合,以阐明易数之大旨。他认为算学与《周易》是相通的,数皆以天地为本,凡演数皆阳顺阴逆、以参天两地为用。数由心生,始于一,本于一,以致无穷,易数与《九章算术》、
四卷。近人杭辛斋撰。此书以笔记体形式,对《周易》研究中的有关问题诸如先甲后甲、先庚后庚、阳一阴四、制器尚象、七日来复、出入无疾、参伍错综、高尚其事、井养反生、河图、洛书、太极图、先后天八卦以及象数、术
不分卷。清徐养原(生平事迹见《管色考》条)撰。徐氏撰有《顽石庐经说》、《荀勖笛律图注》及《律吕臆说》等。书首有律尺说,谓自成周尺既亡,律吕久已失传,声不可以文载口传,故乐之难言。又有律管说,谓黄钟半律
二十四卷。《诗集》三十三卷。清胡浚(约1735前后在世)撰。胡浚,字希张,号竹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知洧川县,以事落职。著有《绿萝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