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式古堂书画汇考

式古堂书画汇考

六十卷。清卞永誉(1645-1712)撰。卞永誉字令之,号仙客。镶红旗汉军,一作正白旗。官刑部右侍郎。工画能书,精于鉴赏。朱彝尊论画诗曾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当时卞永誉与宋荦皆精于赏鉴,卞永誉为福建巡抚,宋荦为江西巡抚,所以说“两中丞”。此书是辑录前人所记及其自藏、目见的清代以前法书、名画。分书考、画考各三十卷,书考之前先有“书评”、“书旨”,画考之前亦有“论画”,然后考证。其体例是先纲后目,先总后分,先本文后题跋,然后引证它书,全书条理井然。并且征引特详。可谓集著录之大观,尽赏鉴之能事。但所载书画不完全是自己所藏及所亲见,多采自汪珂玉《珊瑚网》、张丑《清河书画舫》诸书。而何为自藏,何为采自它书亦不标出?不若米芾《宝章待访录》以“目见”“的闻”灼然分别。此书还有许多不足处,较明显的如:褚遂良书陆机《文赋》、吴通微书《阴符经》、刘敞书《南华经·秋水篇》、赵孟頫书《过秦论》等,皆与今本大不相同,而此书却全文载录,实为赘疣。反之,陆机《平复帖》、虞世南《枕卧帖》,其文为世所未见,此书却略而不录。再如:所载定武《兰亭》落水本与郁逢庆《书画题跋记》所载前后题跋互有不同。所载神龙《兰亭》与朱存理《铁网珊瑚》所录定武本题跋反多重复。又黄庭坚书《阴长生诗卷》与朱存理、张丑之书所载参错不合,竟有三本;苏轼为赋诗的王诜《烟江叠嶂图》也竟有四本。以上皆不能辨清真伪。还有一些常识性错误,如雁门本为地名,茂苑即长洲,也是地名,而书中则当作是文彭、文嘉的别号。又如明代画家居节(文征明弟子),字士贞,“贞(貞)字印章古篆与“鼎”字相似,卞永誉在此书中则认为居节另字士鼎。还有,书中认为“秋岩”是元代书家吾衍之号,原因是吾衍的《古文篆韵》后有“至元丙戍秋岩记”一条。今以陶九成跋核对,则“至元”乃是“至正”之误,按至正丙戌是至正七年,当时吾衍已去逝三十七年了,其“秋岩”本是陈秋岩,并非吾衍别号。当然,如此宏篇巨制,有诸种错误亦是在所难免,并无损其繁富宏博,及为谈艺家所用。此书主要版本有:路有抄本、八千卷楼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本。

猜你喜欢

  • 左传人名备考

    不分卷。清赵宗侃撰。宗侃,钱唐(今浙江杭州)人。该书考证《左传》中的人名,对于同名异人、异名同人尤加注意。该书有清道光己酉(1849)凤樵书屋刊本。

  • 论语太史氏集解

    梁太史叔明撰。清马国翰辑。叔明,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吴太史慈后人。少善庄老,兼通《论语》、《礼记》,尤精三玄。每讲说,听者常约五百人。先为国子助教,邵陵王纶喜好其学,出官江州时携叔明前往,叔明在

  • 凤阳新书

    八卷。明袁文新修,柯仲炯纂。袁文新,明凤阳县知县。柯仲炯,福建人。明洪武初,有临濠一邑,九年始析临之四乡,暨虹之一都为凤阳县,故以前仅有临淮志,凤阳无志。凤阳县志,始见于明成化间《中都志》,中都名为凤

  • 诗经笔记

    四卷。明蒋以忠(生卒年不详)撰。蒋以忠字伯孝,学者称贞庵先生。常熟(今属江苏)人。隆庆进士,任广平知府。有文名,著有《艺圃琳瑯》、《清权山人集》等。《诗经笔记》为蒋氏的读《诗》札记,只录篇目,不录诗文

  • 说文谐声谱

    九卷。清张成孙(生卒年不详)撰。成孙字彦惟,武进(今属江苏)人,张惠言之子。是书本惠言手创,书未成而惠言卒,成孙承其父业补撰而成。参见《谐声谱》。原书五十卷,今本九卷,乃是由龙启瑞所节录者。启瑞子继栋

  • 仪真县志

    二十二卷。清陆师纂修。陆师,字麟度,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康熙四十年进士,授知河南新安县,五十六年补知仪征县,后迁至广西道御使,六十一年卒。著有《巢云书屋》、《采碧山堂》、《玉屏山樵》等集。陆氏

  • 急救良方

    二卷。明张时彻(生平事迹详见《摄生众妙方》)编。此书专为荒村僻壤之中不谙医术者而著。张氏认为荒村僻壤,医药不便,便将佚名氏《急救方》校正讹误,删补修订,又将己藏之方增之,分门别类,以成此编。书中内容分

  • 鱼凫汇刻

    三种,四卷。清鱼凫居士编。鱼凫居士,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丛书收入三种:清蔡寿祺《筹蜀记》一卷并附录、《惠蜀书》二卷并补遗、清徐灼《汉安征信录》二卷。均记蜀中战乱事。前有咸丰十一年(1861)鱼凫居士

  • 尚书直指

    六卷。不著撰者姓名。据清朱彝尊《经义考》,认为是明初徐善述所撰,由宦官钱能从宫中携出稿本刻版印行。善述生卒年不详。字好古,谥文肃。台州天台(今属浙江省)人。明洪武中首贡入太学,授桂阳州学正。永乐初擢春

  • 陆氏经典异文辞

    六卷。经典异文补六卷。沈淑(1698-1730)辑。沈淑字季和、立夫、颐斋,江苏常熟人,清经学家。雍正癸卯进士,终生笃志经学。其著作有:《周官翼疏》三十卷、《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二卷、《春秋经玩》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