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征西纪略

征西纪略

一卷。清陆楣撰。陆楣,生卒年不详,字紫宸,江苏无锡人。本书的断限为:自康熙九年(1760年)四月蔡毓荣奉命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四川、湖广军务镇荆州起,至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收复云南止。由于作者是蔡毓荣的“记室”(秘书),因而能以其亲身见闻记述了吴三桂变乱和蔡毓荣在平乱中的作用。当吴三桂未举起叛清旗帜之前,蔡毓荣就曾疏奏朝廷,建议在四川设置重兵,扼险要,固人心,并绘图贴说,可惜未引起重视。吴三桂变乱发生后,蔡毓荣积极投入到平叛战争中。他一方面厚恤士卒,与之同甘苦,又筹集军饷,以安定军心;另一方面提出了进剿之策,即以江西清军牵制长沙,使清廷“并力图岳(州)”,获得康熙帝允准。在收复岳州的战役中,蔡毓荣率本部军奋战了八个月,他每战必亲自指挥,昼夜焦劳,以致须发尽白。清军收复岳州后,蔡毓荣遵康熙之命,率五千五百余名绿营兵,会同征南将军赖塔、云贵总督赵良栋合力攻取云南。在清军的沉重打击下,吴三桂(已于康熙十八年病死湖南)的孙子吴世旸、部将郭壮图父子走头无路,自杀身亡。至此,清廷取得了平叛的最后胜利。接着,清廷也论功行赏,晋蔡毓荣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云南、贵州军务,加十七级。陆楣的好友沈楙德在该书跋中说,关于吴三桂变乱一事,“国史志其宏纲,而先生(陆楣)述其细目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本书为光绪二年世楷堂刊本,收入《昭代丛书》中。

猜你喜欢

  • 从政录

    一卷。明薛瑄撰。薛瑄(?-1464),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永乐进士,授御史。天顺年间官至礼部右侍郎兼内阁学士。他崇奉程朱理学,以修己教人、恢复本性为宗旨。这也可说是本书的主旨。他在本书中论述了

  • 起废疾

    一卷。汉郑玄(详见《乾坤凿度》)撰。此书是针对何氏攻驳《穀梁》的《穀梁废疾》一书而作。汉代《公羊》与《穀梁》同属与《左传》对立的今文经学,但两汉《公羊》独盛,《穀梁》远不能企及。因此,何休之驳《穀梁》

  • 集雅园帖

    二卷。又名《太谷程帖》。清傅山(1605-1690)书,程士元辑。傅山,字青竹、青主,又字侨山,别署公之它,亦称石道人,号啬庐;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晚称老蘖禅;山西阳曲人,一作太原人。傅山自幼

  • 汉诗说

    十卷。清费锡璜、沈用济(约1671年在世)二人合撰。费锡璜字滋衡,吴江(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熟古乐府,平生豪放不羁,有《掣鲸堂诗集》、《汉诗总说》。沈用济,字方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以诗名

  • 仁和县志

    十四卷。沈朝宣纂。沈朝宣,字三吾,仁和(今杭州)人,在涿州任教谕,后被推荐作江陵县令。《仁和县志》嘉靖二十八年修,抄本。共十四卷,分:封畛、桥梁、山川、公署、风土、学校、水利、恤政、坛庙、名宦、科贡、

  • 四明丛书

    八集,一百六十七种。民国张寿镛(1876-1945)编。张寿镛,字伯颂,一字咏霓,号约园。浙江鄞县人。光绪年间举人。辛亥革命后历任浙江、湖北、江苏、山东财政厅长,后任上海中央银行副行长、政务次长及光华

  • 礼记易读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是《礼记》的简编本,为举业而制定。书首有序(曰志远堂主人题)。序云:“《礼记》四十九篇,除《大学》、《中庸》,其四十七篇,统计实九万三千七百五十七字。诸家多有撰本。然或失则太繁,或

  • 延休堂漫录

    三十六卷。明罗凤(约1510年前后在世)撰。罗凤,字子文,号印冈,应天(今南京)人,生卒年均不详,曾官至石阡府知府。《延休堂漫录》或录汉晋以来的遗事,而错杂明代事迹;或详记明朝人物和典制、却泛袭前代事

  • 说唐演义后传

    五十五回。题“鸳湖渔叟校订”,与《说唐演义全传》同一作者,未确知是何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唐太宗年间罗通征北番和薛仁贵征高丽两个主要中心故事。简称《说唐后传》。前十四回写罗通征北:李世民拜秦琼为帅征

  • 议古根源

    宋刘益(生卒年不可考)撰。《续资治通鉴》载:“(天禧)三年……三月……周怀政………俄于终南山修道观与殿直刘益辈造符命,托神言国家休咎或臧否大臣。”知刘益生活在北宋真宗(998-1023)年间,定州(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