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卷。唐王勃(650-676)撰。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自幼聪颖好学,六岁能作文,九岁读颜师古《汉书注》,撰《汉书注指瑕》十卷。乾封元年(666),授官散郎。被沛王招为王府修撰,曾撰
一卷。明林允昌(生卒年不详)撰。林允昌字为磐,号素庵,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进士,官至吏部郎中。著有《易史象解》等书。此书仿《孝经》分十八章,篇末引诗亦仿《孝经》之体。所言多为旧论,没有新义。《四库
二十卷。清夏燮(详见《校〈汉书〉八表》)撰。书首有燮自序,略言“丧服之旨,莫先正名,名正而后尊亲之杀、伸降之差,礼所由生,义所由起。至尊之服,则父、君、夫所谓三纲者是,至亲之服,则母及妻子昆弟,所谓一
四卷。清丁敬(1695-1765)撰。丁敬,字敬身,又字砚林、隐君,号钝丁,自称龙泓山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科。好金石文字,工书能诗,尤精篆刻,吸取秦、汉印艺术风格,而不拘泥于法,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
不分卷。清黄玉蟾撰。玉蟾字芬桂,江苏太仓人,曾辑有《战国纪年》一书。此书纪年采用《通鉴纲目》,但以为《通鉴纲目》还有不少缺漏,就取《史记》各世家、表、传以及《战国策》一书中纪年、诸子书中有关资料来补充
一卷。清朝僧戒显(生卒年不详)撰。戒显字悔堂,顺治年间杭州灵隐寺僧人。《现果随录》以阐述佛教因果报应为主要内容,择取有关人和事编成此书九九,凡八十一则。每则叙事之后,必有论断。分清善恶之别。以此,劝人
九卷。清胡匡衷撰。匡衷另有《畿内授田考实》,已著录。书首自序称:“周官三百六十,皆纪天子之官,而诸侯之官弗传。春秋列国之官,莫详《左氏传》,而往往出东迁后,不尽可据。惟《仪礼》制自周公,燕射聘食诸篇,
十四卷、附赞灵集 四卷。无编撰者姓名。此书所题徐仙,是指所谓灵济二真人,即九天金阙显灵溥济真人徐知证及其弟九天王阙昭灵溥济真人徐知谔。而“翰藻”所录,是所谓二徐真人“扶乩降笔”于闽所作的诗文及对其歌功
一卷。明闵景贤辑。此书原名《卧游清福编》,为余瞻白手纂。前有陈继儒序,称游山之难,非具灵根、胆智,捷如猿鸟者不能游,此语少见。此编为东岳泰山(节录宋代洪迈《泰山录》、明代李裕《登泰山记》、王世贞《游泰
十卷。元周权撰。权字衡之,号此山。生卒年不详。处州(今浙江丽水)人。曾游京师,有诗名。与赵孟頫、虞集、揭傒斯、欧阳玄相唱和。此集为陈旅编定,袁桷、欧阳玄为序,揭傒斯作跋。玄序称其无险劲之词而有深长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