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徐仙翰藻

徐仙翰藻

十四卷、附赞灵集 四卷。无编撰者姓名。此书所题徐仙,是指所谓灵济二真人,即九天金阙显灵溥济真人徐知证及其弟九天王阙昭灵溥济真人徐知谔。而“翰藻”所录,是所谓二徐真人“扶乩降笔”于闽所作的诗文及对其歌功颂德的诗文宫赋等。徐知证、徐知谔是五代吴丞相徐温之子。徐温从子徐知诰(李昪)原为吴之齐王,后专权于吴乃至称帝始建南唐而代吴。徐知诰称帝后复原名李昪,封徐知证为江王,封徐知谔为饶王。徐知证、徐知谔二人曾奉命带兵平定福建之乱,闽王为其二人立庙祭祀,称其功德。因而闽地祀徐氏之风兴起,颂徐氏功德之文日增。《四库提要》引《春明梦余录》载称“知证夭死,知谔病死,五代石晋时无故立庙,称之为神,成化末年,加为上帝。”似非确论。南宋嘉熙二年(1238)救封“灵济”,因而有“九天金阙显灵溥济真人”(徐知证)和“九天昭灵溥济真人”(徐知谔)的封号。明永乐十五年(1417)徐氏兄弟又被加封为“慈惠护国庇民洪恩真君”(徐知证)和“仁惠辅国祐民洪恩真君”(徐知谔)。因而有《大明一统志》所载“福州闽县南旧有洪恩灵济宫一所,祭祀二徐真人”之说。所以说大兴闽地之庙,是徐仙之祀,肇始于五代南唐,显昭于宋元而大盛于明代。此书则“元人辑之,明人刊之”如《四库提要》所说。书后所附《赞灵集》四卷,收载赞颂灵济二真君徐知证、徐知谔的诗文数十篇。内含碑记、表札、序疏跋文及诗赋。《四库提要》谓《赞灵集》:“皆颂神之文,其中无一知名者,盖未有端人正士肯列名此等书也”未免失当。总之,全书所述,皆有关徐氏二真人之事,其文辞典雅,掌故博恰,非文入学士不能为。虽“扶乩降笔”之说不足信,然其书使后人了解徐氏二仙之由来及历代祭祀之情,也是难得的参考史科。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范懋柱家藏天一阁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宋高宗真草孝经

    (石刻本)宋高宗御书。绍兴十四年(1144)刻石。先是绍兴十三年御书诸经,有《周易》、《尚书》、《诗经》、《左传》、《中庸》、《论语》、《孟子》,无《孝经》。至十四年七月,诏诸州以御书《孝经》刊石。今

  • 李北海集

    六卷。《附录》一卷。唐李邕(678-747)撰。李邕,字泰和,也称李北海,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北海太守,卒后,代宗时,追赠秘书监。李邕工诗善文,素有盛名,尤长于碑颂,当时官绅及寺

  • 周易遵述

    十二卷。清蒋本撰。本字根庵,江苏昆陵郡(今江苏武进县)人。此书序称蒋氏写此书取正不取奇,取精不取多,取大不取巧,以宋儒之理为宗,亦不废汉儒之象,以近人之注较。又附剩义一卷。今存道光十年(1830)信芳

  • 春秋公羊颜氏记

    一卷。汉颜安乐撰,清马国翰辑。颜安乐字公孙,鲁国薛(今山东滕县南)人,汉代著名公羊学家。他是眭孟的姊子,家贫勤学,官至齐郡太守丞,后为仇家所杀。《汉书·儒林传》说颜安乐与严彭祖一起师事眭孟,由是《公羊

  • 禾中灾异录

    一卷。清陶越撰。陶越,字艾村,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此书是其祖父随手散记。皆录天启、崇祯两朝遗事,见闻最真实。郡志中有不载或载而不详的,诠次,以续桑梓旧闻。此本为海宁县管廷芬手抄本。

  • 实宾录

    十四卷。北宋马永易(生卒年不详)撰。马永易字明叟,维杨(今江苏扬州)人。宋徽宗时曾任池州石埭县尉。其事迹不可详考。只在《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里有记载:马永易曾著有《唐职林》、《元和朋党录》、《

  • 隋史遗文

    十二卷六十回。不题撰人,从书前序署印“吉衣主人”,可推知作者为袁于令。袁于令(1599-1674)一名韫玉,又名晋,字令昭,号于鹏、箨庵、白宾、凫公、吉衣主人、剑啸主人、幔亭仙史等。江苏吴县人,明末贡

  • 邵武徐氏丛书

    二十二种,一百四十八卷。清徐干编。徐干字小勿,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生卒年不详。丛书所收著作都是古代学者所作。共分两集,初集十四种,八十四卷,多为经史要籍。如丁晏重编《郑氏诗谱考正》一卷,郑氏原书次

  • 书经大统凡例

    一卷。清廖平撰。此书取用札记体的形式,对《尚书》中的数十条疑义逐条进行辨析,是光绪丙午(1906年)在青神汉阳国粹精舍讲学时的讲稿。本书多附会经文,又引西方的一些学术名词,颇多怪异之论,但仍以今文经学

  • 东溪稿

    十卷。明邓庠(1447-1524)撰。邓庠,字宗周,号东溪,宜章(今湖南宜章县)人。明成化八年(1472)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历两广布政使、南京右都御史,官至南京户部尚书,终苏州巡抚。著有《东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