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性理群书集览

性理群书集览

七十卷。不著撰者姓名,但题琼山玉峰道人集览,不知为何人。此书取永乐《性理大全》中的人名、地名、年号、训诂之类,依照王幼学《通鉴纲目集览》之例,各为其作注释。有增注者,则别标为附录。然而注释较浅陋。如《太极图说》后“遂宁傅者伯成”句,于“遂宁”下则详注,傅者下注未详出处。又如《律吕新书》内,于“梁武帝之通”则注,而于“晋荀勖之笛”则不注。盖为出于不学者所为。卷尾有“大德辛未刊行”字,尤为舛谬。此书是为儒家的《性理大全》作注,安得由佛教中的大德(高年比丘的敬称)首先刊行。考辛未为明正德六年(1511)。此为售伪者以版式近麻沙旧本,故削补“正”字,伪冒元刻本。

猜你喜欢

  • 荆州万城堤志

    十二卷。清倪文蔚撰。倪文蔚(?-1890)字豹臣。安徽望江人。咸丰进士,以主事签分刑部。咸丰十一年(1861)从河南巡抚严树森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同治十一年(1872)授湖北荆州府知府,兴筑长达二百里的

  • 五经同异

    三卷。题顾炎武(1613——1682)撰。炎武本名绛,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学者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季诸生,明清之际思想家、朴学大师。明亡,于苏州、昆山等地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

  • 升庵经说

    十四卷。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先祖居庐陵(今江西吉安),后居新都(今属四川),太子太师杨廷和之子,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后历经筵讲官、

  • 黄石公三略

    三卷。旧题黄石公撰。黄石公事迹具《史记·留侯世家》。太史公述云:秦灭六国后,故韩相后人张良为报灭韩之仇,于博浪沙行刺始皇帝,未成。遂更名姓,亡匿下邳(今江苏邳县)。在圯(桥)上遇一褐衣老父,以为良“孺

  • 读经如面

    一卷。清沈豫撰。此书有《尚书》十六条,《诗经》四十二条,《春秋》三十条,《周礼》六条,《礼记》四条。之所以不涉及《易经》,是因为另外著有《读易寡过》。诸条大率约举义理,无甚精粹。其中有的是习见的见解,

  • 今古学考

    二卷。廖平撰。有《尚书今文新义》一卷,详见“《尚书今文新义》条”。《今古学考》是廖平治经学的奠基之作。廖氏经学六变之初,始于《今古学考》,因此该书持论最为平正。全书大旨以《礼记·王制》一篇为根据,主《

  • 易学赘言

    二卷。清谢珍撰。谢珍字宝斋又字瑞周。江苏武进人。此书纯以宋人义理易说为宗。于其述说之后则采先儒旧说,但不注明出处。如“乾起坎而终于离,坤起离而终于坎,离坎者阴阳之府,故曰大明终此”。这原是荀爽《释乾彖

  • 御题浙江藏书诗

    一卷。清彭元瑞(生卒年不详)编。彭元瑞,生平籍贯不详。该诗帖共包括九种藏书诗。由于乾隆甲午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浙江进呈九种宋板书,抄存《四库全书》后,仍送还原藏家,清高宗乾隆便在每部之上各有题诗。其

  • 通鉴辑览

    即《御批通鉴辑览》。

  • 宝藏兴焉

    三十二卷。英国费而奔(生卒年不详)撰,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无锡徐寿(详见《化学鉴原》)、徐建寅笔述。徐建寅是徐寿之子。《宝藏兴焉》为金属矿冶炼之专著,全书共三十二卷,分订为十六册。卷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