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提婆菩萨传

提婆菩萨传

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343-413)译。鸠摩罗什生平事迹详见《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条。《提婆菩萨传》一书,为传记体佛书。记载提婆生平事迹及其佛学思想,佛学贡献等诸事。提婆是僧伽提婆的略称,俗姓瞿昙,北印度罽宾人。他出家后,学佛法一心不二,求知识不辞辛苦,远访明师,学通三藏,尤精于《阿毗昙心论》。又常颂习《三法度论》,奉为入道的要典。苻秦建元年间(365-384)来到长安,与中国高僧年近七十的道安在此相识。建元十九年(383),提婆应道安的同学法和所请,译出《阿毗昙八健度论》三十卷,协助僧伽跋澄译出《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十卷。建元末他来到洛阳,研讲经论,渐解华语,重新校勘了《八健度论》的译本。此后,又应慧远之请住在庐山,译出了《阿毗昙心论》四卷、《三法度论》二卷,慧远分别作了序文。隆和元年(397),提婆来到建康(今南京市)。尚书令王珣建立精舍,延请提婆讲经,提婆开讲《阿毗昙》(当是《心论》),由于他精熟论旨,解义极明晰,一时名僧都来听受。提婆在建康除讲经说法外,还应王珣之邀请重译了《中阿含经》六十卷,校改了《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他气度开朗,举止温和,为人从容机警,善于谈笑,又洞察物情,诲人不倦,所以在江南名盛一时。他所传之佛学,经慧远提倡风靡一时,公认他是第一个来中土弘传毗昙的学者。他所译的《三法度论》对慧远一系的主张和实践,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他所在建康讲的《阿毗昙心论》,遂开南地毗昙学的端绪。他正确译订的《中阿含》、《增一阿含》,在中国经译史上也是值得纪载的。《提婆菩萨传》内容与付法藏传中所记提婆事迹大体相同,所载之文大都偏重皈佛信教之事。对了解提婆生平、奉教及其思想变化仍是难得的资料。现见载有大正藏本。

猜你喜欢

  • 化人游

    清丁耀亢(详见《表忠记》)撰。此剧共十出,写作者托言浙中士人何皋访道出游,成连导之入海。上仙如王阳、左慈、李白、杜甫、易牙、陆羽、西施、赵飞燕等人皆来会之,遂为之设宴,递饮射覆,极尽款洽,船行到弱水地

  • 救命书

    二卷。明吕坤(详《四礼疑》)撰。书前有《自序》一篇,作于万历丁未(1607)。序云:“人生之急,有急于性命者乎?人事之重,有救性命者乎?”故作《救命书》二卷。上卷皆论守城事,有“城守事宜”二十八则,城

  • 论坐帖

    一卷。唐颜真卿书。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曾宫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等,封鲁郡公,有“颜鲁公”之称。颜真卿书法先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

  • 后山词

    一卷。宋陈师道(1053-1101)撰。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代诗文家。经苏轼等举荐为徐州学府教授。元人方回认为:杜甫为江西派初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 诗经疑问

    十二卷。明姚舜牧撰。舜牧字虞佐,自号承庵,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领万历乡荐,令新兴,再令广易。著有《易经疑问》、《书经疑问》、《诗经疑问》、《礼记疑问》、《春秋疑问》、《孝经疑问》等。是编

  • 海涯集

    十卷。明顾磐(约1526年前后在世)撰。顾磐,字子安,南直隶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正德八年(1513)举人。著有《海涯集》。是集凡十卷,诗四卷,文六卷。而以诗余附于诗后。其集诸文大致以流利为主,不为诘

  • 丹麓杂著十种

    十卷。清王晫(详见《遂生集》)撰。此书收辑杂文之书共十种。一、撰述《龙经》,拟禽经而作。二、撰述《孤子吟》,都是哭父之诗。三、撰述《松溪子》,都是笔记小品。四、撰述《连珠》,拟陆机体例。五、撰述《寓言

  • 法藏碎金录

    十卷。宋代晁迥(生卒年不详)撰。晁迥“受学于王禹偁,以文章典瞻擅名。而性耽禅悦,喜究心于内典。”此书于宋仁宗赵祯天圣五年(1027)撰成,实乃晁迥告老还家而作。他除撰有《法藏金录》外,还撰有《昭德新编

  • 迭微分补草

    一册,清卢靖(1855-1948)撰。《迭微分补草》又名《求级数通法》,著于1902年。卢靖,字勉之,号木斋,沔阳人。著有《割圆术辑要》十一卷,《万象一原演式》九卷,《火器真诀释例》一册。另有《代数术

  • 四书质言

    三卷。明牛应元撰。应元字春宇,陕西泾阳人。是编《千顷堂书目》著录。书首有万历二十年(1592)应元自序及浙江提学副使李同芳序。后有戊子马化龙跋。自序谓质言,就《胜引录》而质。凡《大学》《中庸》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