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居诗集
六卷。清曹炳曾(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炳曾字为章,号巢南。上海(一作浮梁)人。康熙末贡生,为曹煜曾堂弟。本集是《石仓世纂》之第三种,计诗五卷,后附杂著一卷,并有其侄曹一士所撰墓志铭。其诗与堂兄煜曾格律相近,但才地稍逊。有清刊本。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六卷。清曹炳曾(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炳曾字为章,号巢南。上海(一作浮梁)人。康熙末贡生,为曹煜曾堂弟。本集是《石仓世纂》之第三种,计诗五卷,后附杂著一卷,并有其侄曹一士所撰墓志铭。其诗与堂兄煜曾格律相近,但才地稍逊。有清刊本。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二卷。春秋时老聃(生卒年不详)撰。老聃,后世尊称为老子,春秋末期人。汉代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较为详细的记述了老子的生平。他认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
三卷。金张元素(生卒年不详)撰。又名《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医经类著作。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今属河北)人。八岁应童子试,二十七岁应进士试,因犯庙讳落第,乃去而学医,遂精通医术。为易水学派开山,因抒医
三十卷,首一卷。清王其淦、吴康寿修,汤成烈等纂。王其淦,字筱霞,江西庐陵人,清廪贡生。同治三年(1864)六月任金坛知县,五年二月任武进知县,光绪二年回任金坛,四年调任阳湖知县,六年复任武进知县,于十
六卷。清裘若宏(生卒年不详)撰。裘若宏字任远,新建(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康熙举人。《妙贯堂余谭》是裘若宏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多是论述旧闻,随事论断,共分五类,论述谭史、谭学、谭诗、清谭、杂谭。另又论述
一卷。宋韩元吉撰。韩元吉字无咎。宰相韩维玄孙,官至吏部尚书。自号南溪居士,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南涧甲乙稿》、《南涧小集》等。《桐阴旧话》所载为韩氏家事世旧闻,从韩亿到韩综、韩绛、韩绎、韩维、
一卷。清翁方纲撰。翁方纲,详见《两汉金石记》条。虞书孔子庙堂碑,翻刻已尽失真面。宋拓也已非原物。唐本所存者尚有一千四百余字,元康里氏旧藏,至清代乾嘉年间,归李宗瀚所有。翁方纲择其要者摹录一百二十字,以
一百卷。明末谈迁(1594-1657)撰。迁原名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署“江左遗民”,浙江海宁人。明诸生,终身未仕。史学家,性喜博综,致力于子史百家之言及诸子历代掌故,立
一卷。明尹直(1427-1511)撰。尹直字正言,号謇斋、澄江,泰和(今属江西)人。景泰进士,宪宗时任经筵讲官,与修《英宗实录》。成化间累官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参机务。《明史》本传载其“明敏博学,
一卷。清石韫玉(1756-1837)撰。韫玉字执如,号琢堂,吴县(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庚戌(1790)一甲一名进士,授编修,历官山东按察使,降编修。著作刊为《独学庐全稿》。《读左卮言》是读书随笔所记,
三卷。唐陆羽(733-804)撰。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号东冈子,又号竟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人。上元初年隐居苕溪,诏拜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皆不就职。闭门著书,不时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