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方山文录

方山文录

二十二卷。明薛应旂(约1550前后在世)撰。薛应旂生平详见《四书人物考》(辞目)。是集凡二十二卷。乃应旂自行编定。应旂初宗姚江学派,又入河东学派,以良知为主。大体出入朱熹、陆九渊之间。集中论学瑕瑜互见,盖亦由此。应旂与李、何崛起之时,独毅然不变风气,亦属可贵。其文以时论见长,古文亦能自抒胸意。如《识势论》抨击空谈误国之流弊,指出“党锢兴而汉社屋,玄谈盛而晋室倾,清流浊而唐祚移,学禁作而宋舟覆。其初文雅雍容,议论标致,不过起于一、二人之猎胜,其究乃致怨恶沸腾于寰中,干戈相寻于海内,而溃败不可收拾。”可谓真知卓见。其史论文章大体平允,然亦有自相矛盾之处。此集有《常州先哲遗书后编》本存世。

猜你喜欢

  • 阴符经解

    ①一卷。旧本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此书始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录为《集注阴符经》一卷,题太公、李筌、杨晟等十一家注,无集撰者姓名。宋人研究著录《阴符经》,据十一家注

  • 尚书帝命期

    一卷。原题阙名,其他一些辑本多作《尚书帝命验》。本卷共辑有十三条,《白镜帖》所引“桀失玉镜,用其噬兽”一条与《太平御览》所引“桀失其玉镜,用其噬虎”大同小异;“禹白帝精”、“有人雄起”两条,见《太平御

  • 新书

    见《陆子》。

  • 汉儒传经记

    二卷。清赵继序(详见《周易图书质疑》)撰。本书前有汪滋畹序,后有自跋。其跋声称以两汉儒林传为宗,参照经典释文叙录,兼及其他书中有明征的,上溯周秦,以标明源头,下至三国,因还有汉代旧人。晋代以后,无关于

  • 天问校正

    一卷。清屈复(详见《楚辞新注》)撰。屈复认为《天问》一篇,错简之处太多,进行更正,而成《天问校正》。附《天问新注》之后。将《天问》全诗分为九段:问日月星辰为第一段,问鮌禹治水为第二段,问地理为第三段,

  • 宋书

    一百卷。梁沈约(411-513)撰。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史学家、文学家。沈约靠母亲抚养成人,历任宋、齐、梁三朝显宦,“该悉旧章,博物洽闻”(《梁书·沈约传》)。宋时为尚书度支

  • 晋书校注

    一百三十卷。清吴士鉴撰。吴士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云贵总督吴振棫之孙。进士出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翰林院侍读。是书采用溯源、捃逸、辨例、纠驳、削繁、考异、表征、补缺、广证、存疑等各种方法,对晋书进

  • 石鼓论语问答

    三卷。南宋戴溪(?-约1215)撰。戴溪字肖望,人称岷隐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别头省试”第一,官至兵部侍郎。曾奉太子赵询之命类编《易》、《诗》、《书》、《春秋》、《论语

  • 含元斋别编

    十卷。明赵枢生(生卒年不详)撰。赵枢生字彦材,徽州(今甘隶省徽县)人。据其子赵颐光后跋云赵枢生所著书,皆无锡顾冶排纂成帙。有内编、外编、遗编、别编、赓(续)编,共三十四卷。此别编十卷,则所撰辑故实。跋

  • 碧琅玕馆诗钞

    四卷。《续诗钞》四卷。清杨光仪(生卒年不详)撰。杨光仪字香吟,号碧琅玕主人,天津市人,道光至光绪年间人。事迹不详,曾教授弟子,讲课之余吟咏不缀,时与人论于诗,他认为:“诗以理性情,虽偶尔唱酬,亦必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