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参

易参

五卷。明钱彭曾撰。彭曾号觉龛,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此书用注疏本,没有载经文,只标明每节题目。首为图说,方圆黑白均是易外枝节,但从宋代以来,犹有所受。又旁及历法、推步、奇门、九宫、干支、纳音,虽不得汉儒本法,但其说仍有所传。又广而推及五岳地形,禹贡水道、堪舆、律吕、井田、兵法、道家、佛象、选择六壬,特别泛滥杂乱,无所纪极。然而五脏六腑也与阴阳相配,能说《易》是为医而作?方卦圆棋也与奇偶相合,能说《易》为棋而作?至于他作的诠释则更与图毫无牵涉,仍然是摘章琢句,循文推衍,偶尔出点新意,但又往往错乱悖理。例如,说乾是四月之卦,犹未分龙,雨未分时,故称“潜龙”。坤卦“履霜坚冰”是对忠臣孝子而言,初发一念是“履霜”,历久不变是“坚冰”。《四库全书总目》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存目。

猜你喜欢

  • 云起轩词抄

    一卷。清文廷式撰。文廷式字芸阁,号道希,自号纯常子,萍乡(今属江西)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编修。著有《补晋书艺文志》。本书卷首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作者《〈云起轩词抄〉序》。卷末附录王

  • 闽音研究

    七章。陶燠民著。是书介绍了福州话的声、韵、调系统和仿照国语罗马字制定的“闽话罗马字方案”。叙述了声母类化律(即辅音在双音词非首音节连读时的同化音变规律)、连续变调规律,并用表格形式将福州音与古音、国音

  • 尚书今古文考证

    七卷。清庄述祖撰。庄述祖字葆琛,江苏武进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本书未被王先谦的《皇清经解续编》收入,可能与本书不够精审有关。本书对《尚书》之今、古文虽作多方考证,然其可取之

  • 觉世名言

    见《十二楼》。

  • 云东拾草

    十四卷。《附录》一卷。明韩世能(约1582年前后在世)撰。韩世能字存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不详。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著有《云东拾草》。世能以鉴藏书画名一时,

  • 校元刊本韩诗外传

    十卷。汉韩婴撰。黄丕烈根据元代刊本和毛氏《汲古阁钞本》对袁廷梼王砚斋旧藏本进行了校补,江都人秦更年予以刊印。本书有秦更年作的序言和瞿中溶和顾广圻所作书跋。与其他版本相比,此本补正了不少遗误,较为准确。

  • 两朝宪章录

    二十卷。明吴瑞登撰。瑞登字云卿,明武进(今江苏常州)人。由贡生官光州训导。著有《两朝宪章录》、《绳武编》。薛应旂纂洪武至正德九朝事迹为《宪章录》,瑞登因辑嘉靖元年(1522)至隆庆六年(1572)凡五

  • 婺源县志

    ①十二卷,清蒋灿纂修。蒋灿,浙江仁和人,官徽州府通判,康熙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两任婺源县知县。婺县有志,一修于明正德,再修于嘉靖,三修于天启,至清康熙八年(1669),已四修,距此志约三十年。蒋灿自序

  • 影宋绍熙本穀梁传

    十二卷。晋范宁撰。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传至两宋之时,逐渐稀少,除注疏本外,单刻本不多见。此本原为宋绍熙年间(1190-1194)余仁仲万卷堂刻本,有很高的价值。其书共分十二卷,按春秋十二公,每公为一

  • 续指月录

    二十卷。清代聂先(一写作光)撰。《续指月录》一书,是继明代瞿汝稷所作《指月录》一书的续作。所收内容自隆兴二年(1164)六祖下第十七世起,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六祖三十八世止,约历五百年。列虎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