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图明辨

易图明辨

十卷。清胡渭(1633-1714)撰。胡渭原名胡渭生,字朏明,号东樵,浙江德清人。十五岁为县学生,然乡试屡不第。于是专心研究古代经典,尤长于历史地理。曾著《禹贡锥指》二十卷,康熙召至南书房赐宴,并书“耆年笃学”四字赐之。此书为其《易》学代表作,专为辨别鉴定图书之学与《周易》的关系而作。陈抟推阐易理,以大衍之数作五十五点之图以当河图,取《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造四十五点图,以当作洛书。归其图于伏羲,反谓《易》由图作。又以《说卦》“天地定位”之文演为乾南坤北八卦方位称为先天图。朱熹《易学启蒙》和《易本义》前面九图承接其说。后人多沿其说,惑乱《易经》。但同时袁枢、薛季宣皆有不同的议论。元代陈应润作《爻变义蕴》,开始指称先天各图是道家假借易理作为修炼法术。吴澄、归有光等也相继排击,各有不同的论述。清朝毛奇龄作《图书原舛篇》,黄宗羲作《易学象数论》,黄宗炎作《图书辩惑》,争论特别激烈。但各人均各据所见,攻击对方罅漏之处,尚未能穷究追溯《易》之本末。胡谓认为《诗》、《书》、《礼》、《乐》、《春秋》皆不可无图,唯《周易》则无所用图,六十四卦、二体六爻之画即是其图。图书之学乃丹家之说,非出于《易》,不过依仿而托之,离之则双美,合之则两伤。此书卷一辨别河图洛书,卷二辨析五行九宫,卷三辨《周易参同契》、先天太极,卷四辨龙图及易数钩隐图,卷五辨启蒙图书,卷六、卷七辨先天古易,卷八辨后天之学,卷九辨卦变,卷十辨象数流弊。均引据旧文,互相参证,用以堵住依托者之口舌,使学习者知晓图书之说,尽管言之有故,执持有理,但是修炼、术数二家旁分易学之支流,而不是作《易》的根底。卷首有万斯同《序》及自作《题辞》一篇。收入《四库全书》、《皇清经解续编》。有耆学斋刻本、《守山阁丛书》本、《奥雅堂丛书》本。近四川巴蜀书社有新标点本。

猜你喜欢

  • 钦定兰州纪略

    二十一卷。清阿桂等奉敕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初,甘肃循化(今属青海)伊斯兰新教首领苏四十三,自称回王,领导撒拉族人民起义,一路上攻势凌厉,斩关夺隘,迅速攻克河州(今临夏),趋兰州,清廷急派军机

  • 易经征实解

    无卷数。清胡翔瀛撰。胡氏曾著有《易象授蒙》。此书原稿存于胡氏家中二百六十余年,直至民国六年(1917)才由其裔孙胡鹏昌以活字印刷刊行。此书取全易卦爻辞之为吉为凶为悔为吝者,征以事实,分类逐条辨析,所以

  • 拱和诗集

    一卷,附一卷。元曹志撰。志字伯康,自号拱和居士。生卒年不详。金华(今属浙江)人。元末农民战争爆发,隐居不出。明洪武中,以遗逸荐,不就,终于家。此集为家刻。前有二序,不署年月,也不署撰人。卷末附拱和诗序

  • 西泠印社全书

    七十一种,一百四十卷,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吴隐编。吴隐曾与吴昌硕创办西泠印社。西泠印社是中国研究篆刻的学术团体,创办于光绪三十年(1904),地址为浙江杭州孤山,因地近西泠而得名。此书所收七十一种书

  • 大学质语

    一卷。中庸质语 一卷。清胡德纯撰。德纯字敬一,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人。是书以俗话达义理,对经文及朱子章句均添旁注,又于每节每章之后,发挥其旨,虽未尽能曲当圣贤之意,但施之童蒙,较易了解,因言之无文,

  • 寿阳县志

    ①八卷。清吴祚昌纂修。吴祚昌字泰毓,江苏淮阴人,康熙初年任寿阳县知县。寿阳县志自明万历时,一增修之,直至康熙十一年(1672),祚昌始重辑纂。《寿阳县志》康熙十一年刻本。此编上自明万历、下迄康熙十一年

  • 诗疏补遗

    五卷。清胡文英(详见《诗经逢原》)撰。此书书首自序云:“孔氏(颖达)疏诗,较诸经独为详慎,然限于功令,虽有质疑辨难之处,未敢繁称,而遗音每寄之弦外。宋人说诗,多取传笺,然风雅之体裁,字义之原委,远征近

  • 释氏稽古略

    四卷。元代释觉岸(生卒年不详)撰。据载觉岸字宝洲,乌程(今江苏)人。《释氏稽古略》,亦简称《稽古略》,为编年体通史。它以历代统系为纲,而以有佛以来释家世次行业为纬。所载内容始于三皇五帝至南宋末。按干支

  • 宛雅

    四十二卷。明梅鼎祚(1553-1619)编。梅鼎祚字禹金,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梅鼎祚以古学自任,诗文博雅。王世贞曾称之,与汤显祖交谊甚深。著有杂剧《昆仑奴》,传奇《长命缕》、《玉合记》,诗文有《梅

  • 双桂集

    六卷。明徐墺编。徐墺江苏无锡人。生平履迹不详。是集录其祖徐环父徐允之诗。环字伯枢,元兵部侍郎徐宪之子。洪武间,常以茂才荐,擢上元县主簿,终临桂县丞。所著有《临桂集》。允字邦孝,所著有《水南集》。墺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