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李群玉集

李群玉集

三卷。《后集》五卷。唐李群玉(约847前后在世)撰。李群玉,字文山,澧州(今属湖南省)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李群玉为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喜工书法,尤以吟咏自适。著有《李群玉集》,其诗笔遒丽,文体丰妍,《黄陵庙诗》、《引水行》、《书院二小松》等都是传诵之作。段成式、卢肇、方干、杜牧等都是他的诗友。《唐才子传》称“其格调清越、而多登山临水、怀人送归之制。”晚唐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李群玉为“博解宏拔”派上入室诗人。《李群玉集》,为唐诗别集。此集首载李群玉《进诗表》及令狐绹荐状,郑处约所行制词。此集收诸体诗共三百首。考刘禹锡作柳宗元集序,今本三卷,已与表不相合。又表称三百首,而今本正集仅一百三十五首,外集也仅有一百一十三首。加一起不足三百首。《新唐书·艺文志》载《李群玉诗》三卷,后集五卷,《郡斋诗书志》作一卷。《直斋书录解题》作三卷,后无集。现存宋版为南宋书棚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前集分上、中、下三卷,后集五卷。明人有叶奕抄本,毛晋汲古阁刻《唐人八家诗》本,明万历四十年(1612)黄逵刻本,还有张燮影写宋本等。今人羊春秋有辑注本《李群玉诗集》,岳麓书社1987年出版。

猜你喜欢

  • 画墁集

    八卷。宋张舜民(1034?-1100?)撰。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邠县)人。进士出身,为襄崇县令。元祐初,司马光因其才气秀异,刚直敢言,荐为监察御史,累擢吏部侍郎。因参与

  • 松泉诗集

    六卷。清江昱(1706-1775)撰。江昱字实谷,一字松泉。江苏仪征人。诸生。其弟拔灵官知县,江昱奉母就养,不与公事。江昱少有圣童之称。贪学,精《尚书》,尝与程延祚辨论《尚书》古文,嗜金石文学。长于诗

  • 书诀

    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明史·艺文志》亦未著录。按书中称其十世祖名稷,曾祖名庆,祖名耘,父名熙,则此书当为嘉靖间鄞人丰坊所作。其生平见《古易世学》。丰坊平生好作伪书,妄谬万端,一直为世人所诟詈。然其于书

  • 亲属记

    二卷。清郑珍撰。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年号柴翁,又号巢经巢主,贵州遵义人,祖籍吉水(今属江西)。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以大挑二等选荔波训导,后荐授知县不就。精经学、小学,工诗。尚

  • 杨忠烈传

    一卷。清赵吉士撰。吉士字凡夫,山东掖县人。著有《寄园寄所寄》等书。此书为明杨涟传记。杨涟字文儒,号大洪,湖广应山(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天启间因上书弹劾魏忠贤,被诬陷死于狱中。此书于

  • 福堂寺贝余

    五卷。明茅元仪(详见《嘉靖大政类编》条)撰。此书首茅元仪自序中说:“崇祯三年,余守大将军,以傲罢,为头陀于是寺,有所感而识之。”也就是说,此书是茅元仪罢官后所作。内容杂记古今,语无伦次,议论也多偏颇。

  • 左氏兵略

    三十二卷。明陈禹谟(详《经籍异同》,经部·四书类)撰。此书乃其任兵部司务时所作,尝疏进于朝,请下敕该部,将副本梓行,俾九边将领人手一编,学习观摩。其书体例为:取《左传》中叙兵事者,依次排纂,仍从《左传

  • 苕溪集

    五十五卷。宋刘一止(1079-1160)撰。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宣和三年(1121)进士。绍兴初召试,除秘书省校书郎。历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刘一止七岁能属文,博学皆通。

  • 西充县志

    十四卷图一卷,清高培谷修,刘藻纂。高培谷,字怡楼,贵筑人,曾任西充县知县。刘藻,字香绍,贵阳人。高培谷任县令后,适奉刘藻随督学来西充县办事,遂聘其主纂事,而成兹编。《西充县志》光绪二年(1876)刻本

  • 见山楼诗文集

    清杨素蕴(?-1689)撰。杨素蕴,字筠湄,一字退庵,宜君(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任直隶东湖知县,升四川道御史,官至安徽、湖广巡抚。著有《见山楼诗文集》、《抚皖纪略》、《西台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