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河津县志

河津县志

①八卷。清马光远修,刘梁嵩纂。马光远字月生,山东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十年(1671)任何津县知县。按河津旧志,创修于明万历一年知县张汶乾,一修于崇祯四年知县郭景昌。《河津县志》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此编条分缕析,颇便观览。②十四卷。清汪和修,清王麟祥、石青元纂。汪和字云叔,江苏仪征县人,出身举人,道光二十年(1840)任河津知县,同治三年(1863)复任河津知县。《河津县志》同治五年(1866)刻本。此编所述人物、山川、风土、艺文,无不博征约取,缕列分明。其中以山川脉流记载极为详细,如关隘、津梁,俱注明里数远近,便于交通。③十四卷,首一卷。清茅丕熙、杨汉章修,程象濂、韩秉钧胜。茅丕熙,山东历城县人,出身附贡,光绪四年(1878)任河津县知县。《河津县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全书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星野,沿革,疆域,形胜;卷二山川,古迹,风俗,物产;卷三城池,坛庙,公署;卷四学校,田赋,兵防;卷五职官,封爵;卷六选举;卷七人物;卷八孝义,寓贤,隐逸;卷九列女;卷十贤媛,祥异;卷十一至卷十三艺文;卷十四著述,杂志,各类下附有诸小目。卷首有序、凡例、图。此编系专续汪和志而作,一切体制义例全部承袭旧志,毫无变动。然每类增补,除山川、疆域等类外,均能按年细排,为续志中的佳本。

猜你喜欢

  • 焦山志

    ①二十卷。清王豫撰。王豫,字柳村,江苏丹徒(今镇江)人。《焦山志》道光三年(1823)刻本,共二十卷。其考焦山曰,山在镇江府东北,扬子江中。山距城九里,古名谯山。焦山,又名金山、浮玉。米芾临金山赋注直

  • 铜鼓书堂词话

    一卷。清查礼(1716-1783)撰。查礼,原名为礼、学礼,字恂叔,号俭堂,一号铁桥。宛平(今北京)人。乾隆元年(1736)登博学鸿词科,二十三年(1758)任户部主事。曾随军征金川,专司督运。后擢四

  • 诸经略说

    一卷。清周世樟(详见《五经类编》)辑。每经为一篇,计《易经》、《书经》、《诗经》各一篇,《春秋》经文合《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为一篇,《礼记》、《周礼》各一篇,共六篇。《仪礼》、《孝经》、《

  • 魏三字石经集录

    一卷(石印本)。孙海波著。书分四篇,第一篇是拓本,第二篇是源流,第三篇是碑图,第四篇是古文。所录石经墨拓本,共一百八十七石。以三行直下式为正文,以品字式、古篆二体、古文一体、篆书一体、隶书一体诸石为附

  • 周易施氏章句

    一卷。西汉施仇撰。辑佚书,清马国翰辑。施仇字长聊,沛(今江苏沛县)人,生活于汉宣帝时代。少从田王孙受《易》,与孟喜、梁丘贺并为门人。后诏拜为博士,宣帝甘露中参加石渠阁会议,与诸儒杂论五经同异。弟子张禹

  • 平妖传

    见《三遂平妖传》。

  • 补注东坡编年诗

    五十卷。清查慎行(1651-1728)撰。查慎行,初名嗣琏,字夏重,后改今名,字悔余,号初白,又号查田,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康熙三十二年(1703),特赐进士出身,为翰林院庶吉士。查慎行喜游山

  • 读书管见

    二卷。元王充耘(1304-?)撰。充耘字耕野(一说字与耕),江西吉水人。元统甲戌(1334)以治《尚书》登二甲进士,授承务郎,同知永新州事。不久弃官,归家侍养老母、著书授传,潜心研究《尚书》。其所著述

  • 昌乐县志

    六卷。清贺基昌纂修。贺基昌,河南光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昌乐知县。十一年(1672)奉檄修志,邀集邑中缙绅学士,设局采访,取嘉靖朱木志为蓝本,补取残缺,增其未备,历时数月,遂成新志。《

  • 随巢子

    一卷。周巢子(生卒年不详)撰。有人认为随巢系姓氏,或曰随名巢。墨子弟子。据《汉书·艺文志》墨家类载:“《随巢子》六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皆云一卷。宋《崇文总目》未著录该书,可能亡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