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津逮秘书

津逮秘书

无卷数。明毛晋(1599-1659)编。毛晋,字子晋,号潜在。原名凤苞,字子久,常熟(今江苏常熟)人。毛晋世居虞山东湖,家富藏书,并建汲古阁以储之。毛晋又喜传刻古书,使之得以流布天下,为历来私家刻书最多者。并著有《毛诗陆疏广要》、《隐湖题跋》、《苏米志林》、《诗词杂俎》、《六十种曲》、《汲古阁书跋》等书。其所编丛书《津逮秘书》,分十五集,《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中著录为收书一百三十九种,其中《金石录》和《墨池篇》有录无书,实一百三十七种。而据其它书记载,有说此书所收为一百四十四种,目录中亦无《金石录》、《墨池篇》二书;也有云此书所收实为一百四十种,内惟《金石录》、《墨池篇》未刻,故实有一百三十八种(王重民先生《中国善本书提要》)。书中有毛晋自序、胡震亨序。胡震亨曾据自家所藏古籍刻《秘册汇函》一书,结果书未成而毁于火。后胡震亨将残版赠予毛晋,毛晋合家藏旧籍,增为此编。“版心书名在鱼尾下,用宋本旧式者,皆震亨之旧,书名在鱼尾上而下刻汲古阁字者,皆晋所增。”书名“津逮”,取自《水经注·河水二》:“悬岩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因谓之积书岩。”毛晋以此比喻为学的门径。书中多宋、元之作,偏重掌故琐记。以前各家丛书,如《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所收多删削不足之本,而此书所收,全帙较多,又因“晋家有藏书,又所与游者,多博雅之士,故较他家丛书,去取颇有条理。”第一集所收以《诗》为主,如《诗序辨说》、《诗传孔氏传》等,共八种。第二集则专收《易》类,如《京氏易传》、《苏氏易传》等,计十一种。第三集则以《通鉴》为主,收《通鉴地理通释》、《通鉴问疑》等六种。第四集专收佛学和数术类,共收《佛说四十二章经》、《数术记遗》等十八种。第五集专收诗话,计收《全唐诗话》、《六一诗话》等十一种。第六集书跋类,收《法书要录》、《广川书跋》等四种。第七集书画类,收有《图画见闻志》、《历代名画记》等十种。第八集收《诗品》、《诗品二十四则》等十二种。第九集收《酉阳杂俎》、《甘泽谣》等九种。第十集收《洛阳伽蓝记》、《东京梦华录》等十二种。第十一集收志怪类,计《搜神记》、《录异记》等六种。第十二、十三集专收题跋,共收有《东坡题跋》、《六一题跋》等二十种。第十四集收《乐府古题要解》、《绍兴内府古器评》等四种。第十五集杂说类,收《梦溪笔谈》、《湘山野录》等十种。有明崇祯中虞山毛氏汲古阁刊本,一百二十册,现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另有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博古斋据明汲古阁本影印本。清朝人张海鹏又在此书基础上加以取舍,更名为《学津讨原》。

猜你喜欢

  • 札迻

    一卷。清孙诒让撰。孙诒让(1848-1908)字仲容,号籀,一作籀廎,浙江瑞安县人。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授刑部主事,后五试礼部不遇,遂一意古学。晚年主温州师范学堂,继为浙江教育会长。著述极丰,

  • 切字图诀

    二卷。撰人不详,清罗愚整理补充刊布。罗愚字古直,湖南湘乡人。卷首有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黄宜中、李日麟序。另有罗氏自序,云:幼受书,每疑音切虽详,注读鲜画一,苦不得要诀。就试星沙,叩诸缙绅先生及寓

  • 礼记义证

    一卷。后魏刘芳(详见《毛诗笺诗义证》条)辑。清马国翰撰。马辑本只六条,有得有失。其有,“云卜赴也,赴来者之心”。此为得也。赴从卜声。《诗·大田》“秉畀炎火”,《释文》“秉”,“《韩诗》作卜,卜报也”。

  • 说学斋稿

    不分卷。明危素(1303-1372)撰。危素为明初诗文作家。字太仆,一字云林。金溪(今属江西)人。少通五经,元至正中官至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承旨。元亡,徙南京。洪武二年(1369)授翰林侍讲学

  • 航海商法

    四卷。英国那丽撰。美国金楷理口译,王德均笔述。是书卷一、卷二叙述经纬度数,卷三叙述航船日记,卷四列有十八种表格。是书提供了航海知识,反映了当时某一领域的科技水平。有江南制造局本。

  • 屈贾文合编

    五种,二十四卷半。清夏献云编。夏献云字芝苓,江西新建人。生卒年不详。夏献云在湖南为官时,曾兴修贾谊祠,并搜集贾谊著作刊刻以备流传,后又把屈原、贾谊二人著作及其他有关文献编为《屈贾文合编》,共五种:宋朱

  • 建文年谱

    二卷。明赵士哲编撰。士哲字伯,山东东莱(今莱州)人。该书记明建文帝始末,从洪武十年(1377年)出生始,迄正统五年(1440年)迎居西内止,皆据程济《从亡随笔》一书而成。每条下引证诸家之说而附以己说,

  • 明季北略

    二十四卷。南略,十八卷。清计六奇(1622-1687?)撰。六奇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先生,江苏无锡人。多年以私塾馆教为生,蜚声乡里,平生致力于晚明史资料搜访与著述。尚著有《南京纪略》、《粤滇纪闻

  • 唐诗选

    七卷。明李攀龙(1514-1570)编。李攀龙字于麟,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累官至河南按察使。主张“文必西汉,诗必盛唐”,与王世贞等并称复古派“后七子

  • 梁书

    五十六卷。姚思廉(557-637)、姚察(533-606)撰。姚思廉,唐初史学家,字简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姚察是姚思廉的父亲,字伯审。在陈任吏部尚书,在隋做秘书丞,撰梁、陈二史,未成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