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河县志

清河县志

四卷,续录艺文一卷。明孟仲遴纂修。孟仲遴,陕西凤翔人,嘉靖进士,曾任清河县知县。清河旧无县志。嘉靖二十九年(1550)孟仲遴任清河县令后,立意创修志书。其“询访搜剔,稽求采摭;迹今追古,溯流穷源,有得则识之”,逾年而稿成。嘉靖三十年(1551)刻本,首为舆图,其后依次为,地理志(分野、建革、山川、城池、公署、学校、坛学、生祠、陵墓、风俗);官师志(县牧、学职);版籍志(户口、地亩、物产、贡赋);人物志(乡贤、科第、岁贡、例贡、武功、杂科、孝友、忠臣、女德、貤封)。续录为艺文志。此志将赋役志名为版籍志,在志书中实为首创。艺文分见各类,其无类可附之文,则入续录。明人修志,好滥将无聊诗文一并收入,此志续录所收诗文,大都同清河县史有关,很有见识。风俗门附太祖圣谕及吕氏乡约,虽流于冗杂,然于社会风教不无小补,未可厚非。此志惟山川附古迹,陵墓附祥异,稍有不妥。

①十四卷。清朱元丰、孔传楹修,吴诒恕纂。朱元丰,字端可,号诚斋,浙江桐乡人。清雍正二年(1724)举人,历华亭、金坛知县,乾隆九年知清河县事。孔传楹,山东曲阜人,举人,乾隆十五年任清河县知。吴诒恕,字次安,安徽桐城人。拔贡,乾隆十三年来任教谕。清河邑志,始作于明嘉靖吴志,清康熙间有邹、管二志,此则乾隆十五年(1750)重修本。乾隆十三年,朱元丰知清河县事,聘吴诒恕纂辑县志,吴氏遂“于旧志之已载者因之,郡志之新增者入之”,志稿手成。乾隆十五年,后任知县孔传楹对其《凡例》、《图考》、《艺文》重加裁定,付梓刊行。此志凡十四卷。卷一目六,为图考、建置沿革、疆域、星野、形胜、山川;卷二目四,为城池、街坊市井、关津闸坝、镇集;卷三目六,为公署、仓储、驿传、铺递、祀典,恤典;卷四目六,为户口、里甲、地亩、贡赋、蠲赈、差徭;卷五目二,为河防、水利;卷六目二,为学校、兵御;卷七目一,为秩官;卷八目一,为选举;卷九目四,为风俗、物产、古迹、祥祲;卷十目一,为名宦;卷十一目一,为人物;卷十二目一,为列女;卷十三目一,为艺文;卷十四目一,为杂辨。清河素称泽国,故特设《河防》、《水利》二目,可谓因地制宜,能知所重,此则详述了六塘河、便民河及各支流的历史变迁。有清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②二十四卷,首一卷。清吴裳修,鲁一同纂。吴裳,字仲宣,号望三益斋,江苏盱眙人。举人,咸丰元年任清河知县,官至四川总督,卒谥“勤惠”。著有《望三益斋存稿》、《读诗一得》。鲁一同(1805-1863),江苏山阳(今淮安市)人,字通甫,又字兰岑,号白耷山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著有《通甫类稿》、《清河风俗物产志》、《右军年谱》、《白耷山人年谱》、《邳州志》等。吴裳知清河县事,不忘征辑地方文献,于咸丰二年((1852)聘鲁一同编纂邑志,越二年书成付梓。清河邑地,左湖右黄,淮贯其中,故其将水利工程别立一卷,以突出其“邑之首务”的重要性,并订正了乾隆志中不少错误。《艺文》止载书目,而以诗文系于各条之下,可谓取法得当。有清咸丰四年(1854)刻本、清同治元年(1862)补刻本、民国八年(1919)再补刻本。③二十六卷。清文彬修,吴昆田、鲁蕡纂。文彬,字质夫,满洲正白旗人。清咸丰二年(1852)进士,官至漕运总督,于度支吏治、漕运河防,无不洞彻。吴昆田,生平见本书《光绪淮安府志》条目。鲁蕡(1831-1879),字仲实,邑人,补弟子员,纂有《安东县志》,有诗文集刻行。清同治九年(1870),文彬再履漕运总督,命吴昆田引鲁蕡汇辑前志,重修邑志。是志以光绪二年为断,并于光绪五年刻印刊行。修此志时,黄河已改道,洪水之患渐轻,故《川渎》仍踵前志。自兵燹以来,农民赋税加重,井里萧条,地多荒芜,时郡守章某,更定田赋,为民减税,故此志以田赋为重,于《民赋》一门,较咸丰志特增一卷。《杂记》中续以近事,体现出“身缨离乱、不敢讳饰”的直笔精神。文彬称此志“条理明白,殊流共贯”,似非过誉。有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民国十七年(1928)重刻本。

猜你喜欢

  • 针灸素难要旨

    见《针灸节要》。

  • 二公政训

    二卷。明彭韶辑。彭韶(1430-1495),字凤仪,福建莆田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弘治时官至刑部尚书。本书是他于成化中期任四川按察使时所辑。他将朱文公(朱熹)与弟子问答时政之语,及西山真先生(

  • 目莲救母劝善戏文

    三卷。明郑之珍(约生活在嘉靖至万历年间)撰。之珍字子玉,号高石山人,徽州(今安徽歙县)人。由于屡试不中,于是从此不试诸生。据卷首倪道贤序,称其至孝,自童至壮,无丝毫违父母心意。喜谈诗,宏词奥义,一于调

  • 与梅堂遗集

    十二卷。清佟世思(1651-1692)撰。佟世思,字俨若,一字葭沚,又字退庵,汉军正蓝旗(一作辽东)人,康熙间以荫生官思恩县知县。本集计诗十卷,词一卷,杂文一卷,由其弟佟世集编辑刻印。末附《耳书》一卷

  • 烟花债

    一卷。清崔应阶(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崔应阶,字吉升,号拙圃,别号研露楼主人,湖北江夏(今武汉)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山东布政使,不久迁山东巡抚,乾隆三十二年(1767)调浙闽总督。有杂剧

  • 山左访碑录

    十三卷。清法伟堂撰。法伟堂,字容叔,号小山,山东胶县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青州府学教授。陈介祺、王懿荣等人以收藏鉴赏相尚,而法伟堂却潜心于考据。光绪末,山东议修通志,延聘法伟堂主编金石部分

  • 易象图说

    六卷。元张理(详见《大易象数钩深图》)撰。此书分内外两篇,篇各三卷。内篇有《本图书》、《原卦画》、《明蓍策》三卷;外篇有《象数》、《卦爻》、《度数》三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该书“于元会运世之升降,

  • 静春堂集

    四卷。元袁易(1262-1306)撰。易字通甫。长州(今属江苏)人。不求仕进。后于吴淞县区之间,筑堂为静春。聚书万卷,亲手校定。时而棹舟载笔床茶灶古器,游于江湖。赵孟頫赠其卧雪图,称易与龚、郭麟孙为吴

  • 读尹文子札记

    一卷。清陶鸿庆(1895-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十六种。在先秦名家著作中,以《尹文子》最为清晰。然书中亦有许多错误。鸿庆引征文献,校订《尹文子》十二条,颇为精详。如在《大道上篇》“故

  • 春秋非左

    二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撰。郝敬字仲舆,号楚望,京山(今湖北京山)人,明代经学家。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累迁户科给事中,以浮燥降官宜兴县丞,移知江阴县,考下下,再降,遂挂冠归。杜门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