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澄远堂三世诗存

澄远堂三世诗存

八卷。清李绳远(1633-1708)编。生平详见《姓氏谱》条。本书为李氏家族诗合集。所收其曾祖父李应征《藿园诗存》六卷,祖父李士标《苍雪斋诗存》一卷,父李寅《视彼亭诗存》一卷。其中,李应征之诗有《青莲馆》、《汗漫游》、《蓟易寓言》、《苕溪漫草》、《两都社草》、《河梁编》、《两月纪游》、《偶寄轩稿》诸编,盖由绳远汇为一集。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定陵初年,人皆修辞琢句,出入风雅之林。若李伯远(应征)、郑元升、归季思、区用孺辈,卓然名家,未见万历初之不及嘉靖季。”可见李应征与明已有诗名,亦能自立门户,其子孙多沿其风。有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刊本,《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猜你喜欢

  • 公是集

    五十四卷。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庆历六年(1047)进士,通判蔡州。历右正言、知制诰。曾奉使契丹,知扬州、郓州、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改集贤院学士

  • 江表忠略

    二十卷。清末陈澹然(生卒年不详)撰。澹然,安徽桐城人,近代古文家。先是澹然师方柏堂受意于曾国藩,为与太平天国军作战中战死的清军将帅作传,纂成数十卷,惟未刊印。三十余年后,两江总督刘坤一命澹然对此书加以

  • 沧州纪事

    见《甲申沧州纪事》

  • 经义正衡叙录

    二卷。清雷廷珍(1854-约1893)撰。廷珍字玉峰,贵州绥阳县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曾在贵阳经世学堂主讲经术文学,又主持笔山书院讲席。廷珍拟著《诸经正衡》,此二卷,仅为其叙录。大旨分经义为

  • 乡射礼集要图说

    一卷。明傅鼎撰。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根据自序,题曰“弘治甲子署华亭学教事三山傅鼎”。其事迹可考者如此。案:刘琬守松江,有志礼乐,修射圃,制射器,命令傅鼎著成是书。傅鼎收辑旧闻,省略其戒宾献酬之节,增入《

  • 得将斋法帖

    六卷。刻者不著姓名。卷首有“得将斋法帖”卷次等,卷尾有“皇庆二年”(1314)摹勒等字样,均为篆书。“皇庆”是元代仁宗的年号,而丛帖盛刻于宋代,元代极少;况该帖所选书迹皆明代各帖中所有,而明帖中常见误

  • 玺召录

    一卷。明李日华(1565-1628)撰。日华事迹见《梅墟先生别录》条。该书主要记载作者于天启五年(1625)被召为尚宝司司丞时赴京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历。按日记载,始于二月二十四日,终于四月十五日,体例仿

  • 麻姑集

    十二卷。明陈克昌(约1541前后在世)编。陈克昌,仁和(今属浙江杭州)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至建昌府同知。麻姑,系山名,为建昌所属;唐人颜真卿著《麻姑仙坛记》后,多有题咏。陈克昌汇成此集,所

  • 纲目订误

    四卷。清陈景云(详见《通鉴胡注举正》)撰。朱熹《通鉴纲目》成后,为其注释、补遗、订误者有宋尹起莘、周密,明张自勋及清芮长恤等。然诸家之说,或不甚确切,或有漏略。景云之书采摭诸家所未及,悉引据前史原文,

  • 渔洋山人著述

    四十种,二百五十三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王士祯著述甚多,仅《四库全书总目》就收著录及存目书达二十六种。《渔洋山人著述》收王士祯诗集七种、诗集精华一种、文集一种,杂著十五种、唐人诗选三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