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瑯琊漫钞

瑯琊漫钞

一卷。明文林(1445-1499)撰。文林字宗儒,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成化八年(1472)进士,历太仆寺丞,建言时政十四事,告病归。后复出为温州府知府,卒于官。文林文学该博,精通易数及卜筮之说。此书杂记琐闻逸事,间也考证经、史。共一卷,四十八则,六千余字。书末有文林次子文璧于弘治十三年(1500)作的短跋,跋中称“先公官太仆时,政事之余,楮笔在前,即信手草一二纸,或当时见闻,或考订经史。间令璧录置册中,而一时逸亡多矣。且皆漫言,未尝修改。……自公少时,即有志著述,有《日程故录》甚富,在滁失之。此编盖百分之一耳。……在温一二事,散录诗文稿中,不忍弃去,并抄入之,总四十八则”。由此可见,此书是经文璧抄录整理而成的。作者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五朝,因此对这一时期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记载颇有可信之处。如记宪宗时“太监阿丑善诙谐”事,通过阿丑的扮演,将宪宗时汪直专权、保国公朱永役兵治私第,以及成化末年刑政废弛、公论无用、公道难行、胡涂者尽为官的情形揭露得淋漓尽致,均与后世史志记载相符。其“吴官童”条,记载了英宗被瓦刺也先北俘后之事,可补史志之不详。“于少保”条,极力为于谦辨冤,颇能尊重史实。其它有如记载成化、弘治年间黄河、淮河水文状况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此书版本很多,主要有《历代小史》本、《明钞五种》本、《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正德、嘉靖本、宣统排印本、民国石印本)本、《璅探》本、《说郛·续卷十七》本、《五朝小说·皇明百家小说》本、《五朝小说大观·皇明百家小说》本、《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本、《古今说部丛书》本、《说库》本、《丛书集成初编》单行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据《学海类编》本排印)、《纪录汇编》本、《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另有《瑯琊漫钞摘录》一卷,《瑯琊漫钞》不分卷等版本。

猜你喜欢

  • 相山集

    三十卷。宋王之道(1093-1169)撰。王之道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庐州濡须(今安徽合肥)人。宣和六年(1124)与兄王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调历阳丞,绍兴初,通判滁州,因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

  • 栖香阁诗赋合刻

    一卷。清夏菊初撰,夏菊初,生卒年不详,字闺英,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王蓉生之妻。清代文学家。此书为诗、赋合刻。诗多试帖,赋皆馆阁体。有道光二十年(1840)刻本。又光绪八年(1882)重刻本。

  • 涛园诗集

    四卷 沈瑜庆(1858-1918)撰。沈瑜庆,字爱苍,号涛园。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沈葆桢之子。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官至顺天府尹、贵州巡抚。尝在张之洞幕府,与郑孝胥、梁鼎芬诸人时相唱和。辛亥革

  • 悔庐全书

    六种,二十卷。清张崇兰撰。张崇兰字猗谷丹徒(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一生家居授徒,并从事著述。全书收《悔庐文钞》五卷首一卷文补一卷、《古文尚书私议》三卷、《中声集》二卷、《粗才集》二卷(以上两种为

  • 王梦楼诗集

    二十四卷。清王文治(1730-1802)撰。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授编修。升侍读,出为云南临安府知府。以事罢归。王文治书法秀逸,其源出董其昌,兼法张

  • 周易翼

    十卷。清凌堃撰。凌堃字厚堂。乌程人。除此书外,作者还著有《凌氏易林》四卷。凌氏此书依经立义,不失彖法。前有阮元序曰:“凌氏易以汉学为本。自李鼎祚集解以上,直至孟、费、郑、虞靡不兼综。以明古法且又明乎文

  • 五经疑问

    一卷。房景先(475-518)撰。清王谟(见《圣证论》)辑。景先字光胄,清河(今属河南)人,北朝北魏经学家。祖父房元庆,仕刘骏,历七郡太守。父房爱亲有三子,长子景伯,三子景远,景先为第二子,幼孤贫,无

  • 厚斋易学

    五十二卷。宋冯椅撰。冯椅字仪之,一作奇之,号厚斋。生卒年不详。南康都昌(江西今县)人。据《宋史·冯去非传》云,椅父家居授徒,所注《易》、《书》、《诗》、《语》、《孟》、《太极图》、《西铭辑说》、《孝经

  • 论语集注序说

    二卷。清杨京元撰。京元字元舟,商城(今河南商城)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性情简重,不善酬接。淡泊寡营,牙筹万卷,十年坐一室中苦读,终洞明经术,纵横图书。曾四上公车,屡试不中。于是退而汲古撰述。是

  • 衷圣斋诗文集

    清刘光第(1859-1898)撰。刘光第,字裴村,四川富顺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刑部主事,戊戌因陈宝箴荐,与杨锐、谭嗣同、林旭同充军机章京,参与新政,八月太后训政,六人同被诛,史称“戊戌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