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略出籝金

略出籝金

三卷。原题小室山处士李若立撰。李若立事迹年代均不可考。据书中李若立的自序云“若立虽乏光容,无能自衒,早游续席,颇践鲤庭,躬承阙里之言,伏奉闺门之训。每至坛花发采,阅礼而入缁帷,市叶舒阴,敦书而升绛帐。寻师千里,访道七川。希拓羽之功,就籝金之业。若立固潜心坟典,有志造作”。查《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没有李若立之名。书中有《东都篇》、《西京篇》,李若立极可能为唐时人。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此书卷子本两卷。甲卷从第一帝德篇开始到第三十父母篇止。为原书卷一与卷二之前半部分。卷二起于忠谏篇第十八。乙卷从佛法篇第四十八开始到咨贼篇第五十八为止。其中的第四十九至第五十二篇缺,才得七篇。原书共一百篇,分五卷,此应为原书卷三。后经校录,定著为三卷。按书之自序云:采摭诸经,参详众史,先录其事,后叙其文。即其纂书体例。所以原书凡叙事之首都加上“叙曰”二字。即针对所录之事,作为俪语或间有夹注。与《初学记》例同。或摘成言一二句,又与《北堂书钞》,《白帖》体相似。每条之下,都有小注,或详述其事,或列所引之书,或解释音义。今本也有与自序不符之处,如其篇或有叙无事,或有事无叙。也许原本不是这样,后人有所删节。所引之书有的今已亡佚,如《襄阳传》、《益卅传》、《七贤传》、《孝子传》、《先贤传》、《良吏传》等。有敦煌卷子本。

猜你喜欢

  • 宣和论画杂评

    一卷。该书为《王氏画苑》所载,题曰宋徽宗皇帝御撰。该书内容与《宣和画谱》持论相合,盖为明人伪托之作,故《四库全书》未予著录,只存其目。

  • 无闻堂稿

    十七卷。明赵釴(约1556前后在世)撰。赵釴,字子举,一字鼎卿,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著有《古今原始》(已著录)。是集为赵釴诗文集

  • 沈氏农书

    一卷。明涟川沈氏(生卒年不详)撰。沈氏,湖州府(辖境相当于今浙江吴兴、德清、安吉、长兴等县)人,不知其名。《沈氏农书》主要讲述作者生活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书中包括五个部分。“逐月事宜”,为农家月令,分

  • 石云居士集

    十五卷。《诗》七卷。清陈名夏(1601-1654)撰。陈名夏,字百史。溧阳(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中一甲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兵科给事中等职。后归顺李自成农民起义军。顺治二年(164

  •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见《证类本草》。

  • 存庵奏疏

    无卷数。徐越撰。徐越,清江南山阳(今陕西山阳县)人,字山琢。顺治壬辰(1652)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在谏垣十三年,条奏皆关大政,言漕河事先后十六疏,历陈淮黄分合变迁,及两河冲决,州县被灾状,迁兵部督

  • 启祯两朝剥复录

    六卷。明吴应箕撰。应箕字次尾,贵池(今属安徽)人,早年入复社,能古文词,踔厉风发。当时阮大铖因附逆案,潜居金陵,应箕集合南北名士大会桃叶渡,作《南都防乱公揭》以驱之。明亡被捕,不屈而死。著有《楼山堂集

  • 香草校易

    五卷。清于鬯撰。于鬯字香草,江苏南汇人。作者于群经皆有校语。《香草校易》即其一。此书立说以汉易为宗,于各家之说能够择善而从,故其观点多有可称道之处。如择“地势坤”时说“坤”本作“巛”,而“巛”当读为“

  • 数学九章

    十八卷。宋秦九韶(生卒年不详)撰。秦九韶字道古,生活在南宋宁宗(1195-1224)、理宗(1225-1264)年间,他自称鲁郡(今山东滋阳、曲阜一带)人。其父秦季槱,嘉定中任巴州(四川巴中)守,后因

  • 青萝馆诗

    六卷。明徐中行(?-1578)撰。中行,字子舆,一作子与,号龙湾、天目山人。浙江长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累官江西布政使。为“后七子”之一。此集为隆庆中其婿汪时元所刻。徐中行为汝宁知府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