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笺

礼笺

三卷。清金榜(详见《周易考古》条)撰。金榜治礼宗郑玄,采集旧闻,摭拾秘笈逸文要义,著述而成。书首有大学士大兴朱珪《序》,《序》言“新安金君,枕葄六经,尤邃于《礼》,以郑氏书为言《礼》者之舌人,而病贾、孔二疏,不能补其漏疏,宣其奥密,非善译郑氏者,乃自著论数十篇。大而天文、地域、学校、郊庙、明堂,以及车旗器服之细,罔弗贯串群言,折衷一是。第祖郑诗笺毛之义,名曰《礼笺》,录以示余。余叹其词精义核,不必训诂全经,而以之宣译圣典,不失三代制作明备之所在。余经学疏陋,读此书,其言‘司马法有正卒羡卒之分’,‘三江汉为北,岷为中,浙为南’,‘秦正月用亥’,‘禘兼天地人’,皆于夙所见合。君养疴林泉,多暇日,读书实事求是。所诣益深,当更取诸经之疑义而译之,为学者之矩臬”等等。末题“乾隆五十九年八月朏,大兴朱珪于粤东抚署之存得斋”。此书共三卷。分别为:卷一自“九赋九式”至“凫氏为钟”,凡十五条,皆辨释《周礼》;卷二自“金奏肆夏”至“阴厌阳厌”,凡十七条,皆辨释《仪礼》;卷三自“旬之外远某月”至“反三年之练葛”,凡十六条,皆辨解《礼记》。概以郑注为主,曰《礼笺》者,仿郑笺诗作《毛传》。如《九赋》之解,孙氏《正义》,亦间采金说。释“九式丧荒”,谓“当从《大府》作《丧纪》”,谓“凶荒事出非常,不可预为节度”,孙氏《正义》引之。释“军赋”,谓“凡令民赋以地与民制这”,其言“用民之数与《小司徒》上、中、下地可任人数本相出入”。此引《左传》可证,子产曰:“孔张有禄于国,有赋于军,则有禄田,即有军赋”。释《仪礼》“为人后者于兄弟争一等”一节,据贺循为“后服”议,认为“后之子兄弟若子”,遂改经文。胡氏《正义》,谓“戴氏校《仪礼集释》,程氏《丧服》足征《记》因之”。说虽异,皆以《石经》为误。卢氏详校阮氏《校勘记》,亦用金说。胡氏力引凌氏《说辟》是此书“改经”之非,认为“《通典》刻易淆,未可据以改经”。则此书可议,尚不止此。又释《小功章》“君子子为庶母慈己者”,胡氏《正义》取此书“适子妾子同”之说,而不取“君专指士”之说。至若释《月令》“毋失经纪,以初为常”,认为是“后世所谓岁差”。古人已深明其故,且作为《令》申告流传,其后畴人子弟分散,其学不传。而金还认为“不传”之故,是“孔疏分释之误”,则确有特识。此外辨释亦多创新义,清代研究《三礼》者极多,此书可谓注疏中之佼佼者。有《皇清经解》本。

猜你喜欢

  • 林居漫录前集

    六卷。明伍袁萃(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伍袁萃,字圣起,吴县人,官至广东海北道按察司副使。史称伍袁萃所著《林居漫录》录于《弹园杂志》,内容多是贬斥当世公卿大夫,对于李三才、于玉立尤甚。今天看这部书,

  • 尚书大传礼征

    五卷。清刘鑫耀撰。刘鑫耀字楚金,湖南湘潭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以《尚书大传》为伏生口授,其中多三代礼,后儒无类次之者,所以刘氏依《周礼·春官·大宗伯》“吉、凶、军、宾、嘉”五礼之目,以及《尚书·尧典》修

  • 四书是训

    十五卷。清刘逢禄撰。是编卷末有嘉庆八年(1803)江苏学政平恕序。云逢禄“谨用缮录七经中睿断之文,裁正四子书典故之说,依乎章次,综以义类”。又云“书曰是彝是训,于帝其训,谨取经语,用识编言。爰题曰四书

  • 元卞管勾集

    见《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

  • 周晋琦遗著三种

    三卷。清周曾锦(生卒年不详。)撰。周曾锦字晋琦,号卧庐,江苏南通人。举人。二十籍于庠。旋以优行贡成均,试京兆不第。旋里以诗奕自娱。所造益邃。性简默,多深思。卒时年仅三十八。遗著三种。首《藏天室诗》,次

  • 和州志

    ①五卷。明朱沅修,陈钧纂。朱沅,字孟渊,福建建安人,官淮安、盐城典史,正统元年(1436)以荐来任和州知州。朱沅来守和州,得旧志稿本,病其传写讹谬,因与邑人共议重修,以其事嘱诸司训陈钧,在旧志稿基础上

  • 词余讲义

    一卷。吴梅(1884-1939)撰。吴梅,字瞿安,一字灵,晚号霜崖。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早年屡试不中,转而致力于诗、古文、词及古乐曲。先后在东吴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光华大学、中央大学

  • 梯青集

    清项大德(约1692-1735)撰。项大德字立上,汉阳(今湖北省汉阳)人。大德割股疗母,不愈,因哀而卒,是集有赋二十七首,词四十一首。今观其集,词赋皆平衍,无甚特色。盖其功候未深,骨格未能成就所致。有

  • 难经经释

    二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徐氏认为《难经》注释者虽已有十余家,然而散佚缺失者甚多,幸存的注本中内容多为后人所乱,其说不一,经义不明,故以秦越人《八十一难经》中有不合《内经》之旨者,

  • 欣赏编

    无卷数。不著撰人姓氏。在书首徐中行序中称此书为沈润卿撰。经后人佐以《千顷堂书目》考之,乃知为明沈津撰。沈津,字润卿,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武宗正德年间选入太医院。著有《邓尉山志》、《吏隐录》等。沈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