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经旧说

礼经旧说

十七卷。刘师培(1884-1920)撰。刘师培,近代著名学者,字申叔,号左庵。1917年为北大教授,1918年任《国故月刊》总编,反对新文化运动,对经学、小学、汉魏诗文都有精深研究,擅长骈文,著述甚丰,有《刘申叔先生遗书》等。《仪礼》中“士礼”最先产生,两汉博士研究的人很多,自郑注产生后旧说逐渐弃而不用,刘师培《礼经旧说》一书广经古义,自经传、《白虎通》、《通典》及唐宋以来类书无不罗集,并按自己的观点予以贯穿。于郑注之外,另开坦途。只是此书并非定稿,脱落颇多。其中研究《士冠礼》的一篇曾刊于《国故月刊》题名《礼经旧说考略》。研究《士丧礼》、《既夕礼》和《士虞礼》三篇的文章刊于《制言杂志》,题名为《礼经旧说》。研究《丧服》经传的文章蒙文通藏有传抄本。研究《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礼》、《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礼》十二篇残稿藏于家,1934年校刊刘师培遗著,此书第一卷题名《礼经旧说考略》从《国故月刊》之名;自《士昏礼》以下称《礼经旧说》依《制言杂志》名称。总之《礼经旧说》是汇集郑注之外的有关《仪礼》的旧说。传世为排印本。

猜你喜欢

  • 紫微杂记

    见《紫微杂说》。

  • 夷齐志

    六卷。明白瑜(生卒不详)撰。白瑜,字绍明,永平(今河北省卢龙县)人。明万历年间(1595)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好谏诤。所撰《夷齐志》记伯夷、叔齐事迹,大体本张玭的《夷齐录》而有所增损,对伯夷、叔齐事

  •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五卷。作者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云:“以监本增注而释之。”此书于每一字下先列“官注”,后附“互注”,中间用一“释”字隔开,如:“鳜,鱼名。〔释〕云:大口,细鳞,有斑文。”此书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清康

  • 左海经辨

    二卷。清陈寿祺(详见《五经异义疏证》)撰。本书说经固然颇有所得,但也不无失误。自秦代焚书之后,学者不能一睹全经,于是各持所见。其中如今文《尚书》有“序”说,认为伏生二十九篇包括“序”,但不含《大誓》,

  • 花庵词选

    二十卷。宋黄升撰。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生平见《散花庵词》(辞条)。本书前十卷曰“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收始于唐李白,终于北宋王昴,后附方外、闺秀各一卷。后十卷曰“中兴以来绝妙词”,始于康

  • 周易惜阴录

    四十六卷。清徐世沐(1635-1717)撰。徐世沐字尔瀚,江苏江阴人。《江南通志》把他列在儒林传中,称他“与陆陇其相契”,而陆陇其的《三鱼堂集》中有徐世沐《四书惜阴录》跋,可能徐世沐也是个讲学家。徐世

  • 畿辅方言志

    一卷。清王树楠撰。王氏生平见“广雅补疏”。是书搜辑古方言词二百六十三条,以《方言》及郭璞所载北方话方言词为主要根据,复引群书及畿辅(今河北)方言加以疏证。搜辑清代方言词四十七条,据郝氏《尔雅义疏》、王

  • 读史书后

    一卷,明胡梦泰撰。胡梦泰,字友蠡,铅山(今江西铅山县)人,崇祯年间举进士,官鄞县(今浙江奉化县)知县,后知奉化县(今浙江省奉化)知县,举贤能,行善政,又补唐县(今河北省唐县),崇祯十七年(1644年)

  • 沈氏四声考

    二卷。清纪昀撰。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年自号石云,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官至协内大学士加太子少保,为《四库全书》总纂官,笔削考核一手删定《全书

  • 发墨守评

    一卷。清刘逢禄(详见《尚书今古文集解》)撰。东汉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曾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三书,尊《公羊传》而排《左传》、《穀梁传》。著名古文经文家郑玄著《发墨守》、《箴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