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隐义

礼记隐义

一卷。梁何胤(详见《注周易》条)撰。清马国翰辑。胤有《毛诗隐义》已著录。《梁书本传》载录,其称“隐义者”,谓“于卷背书之也”。马《序》以此书《隋志》不载;《唐志》有《礼记隐》二十六卷,不著撰人名氏;《册府元龟》有《礼记隐义》二十卷,题何胤撰。以此认为志失缺略,不知《隐》与《隐义》实为二书。朱彝尊《经义考》疑“隐”下脱一“义”。《隐义》又与《音义隐》为两书,阮元《礼记校勘记》谓疏中屡次有《音义隐》,亦或称《隐义》,皆非也。其书如,“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惮所行为怯,迷于事为惑,口耳之间曰咡,振去余酒曰挥”;“诗书谓教、学时,临文谓礼执文行事时”之类,诠释文义,都颇确洽。“畏、厌溺三事”,认为“死而不得礼,亦不吊”。引昭公二十年孔子止琴张欲吊宗鲁事,尤足补《记》文所未备。又“振容在下,是鱼在振容间”,此本《杂记》“大夫不揄绞”郑注为义,谓“羽葆功布”等。“其象皆如麾”,此本《既夕礼》郑注以“布为抑杨左右之节”为义。谓“东海乐浪人呼容十二斛者为鼓”,与《小尔雅·广衡》四多次比赛“石谓之鼓已远,”与《十雅·释器》比较,“斛谓之鼓尤远”,可“知后世量名之互有不同”。又“堥土釜,今以木为器,象土釜形,此可见牟有瓦木二物”。《既夕礼》“两敦两秆”,今文“秆”作“桙”,当即木制之象土堥者。“惟拜受尊所,此记侍长者私饮之礼”,谓降席拜受。观《士相礼》“受爵升席祭”,郑注谓“受爵者于尊所可悟”,于是云“尊者主人,拜者对主人”,训“尊所为主人所”。其属舛误。又“君里棺内朱绿,用杂金鐕”。此处“绿”字定本并作“琢”,琢为涿之假借字。《说文》“涿流下滴也”。谓“棺与属虚空处,用朱漆涿之,用杂金屑鐕之,涿鐕相对为文”,乃云“朱绿皆缯”。是所据本已误,故所说皆非。又“大夫以鱼须文竹”,郑注“文犹饰也,大夫士饰竹以为笏”;因而认为“鱼须饰文竹之边,是以鱼须文竹为物名”,与郑注不合。亦与卢植注“大夫以鱼须及文竹为笏”不合。又,“若夫五兵,当以戈、殳、戟、酋矛、夷矛之义为最古”。乃云“北方用楯,中央用鼓”。按《周礼·司兵》有“五兵”五盾”;《谷梁》庄公二十五年有“五兵”“五鼓”,则楯鼓不应在“五兵”中。其分配方色,黄以周《礼说略》云:“本无定说”。今无从论其得失。此本以注文提行,不直接经文,遂致文义牵混,其不足与《音义隐》辑本同。又如,“士旁三拜”下,又载“旁犹不正也”数语。此应为孔疏语,非《隐义》文。此书有玉函山房本。

猜你喜欢

  • 刘氏系词义疏

    一卷。辑佚书,南齐刘瓛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刘瓛字子珪,沛国(今江苏沛县)人,曾征为步兵校尉,不就,卒谥贞简先生。其事见《南齐书》本传。《经典释文·叙录》引《七录》云,刘瓛作《系词

  • 卢升之集

    七卷。唐卢照邻(634?-686?)撰。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大兴)人。自幼笃志于学,十岁从于文字学大师曹宪、王义方学《埤苍》、《尔雅》。博学多才,善为辞章。曾调邓王府典签,转新

  • 云溪诗草

    清贾泽洛(约1703-1776)撰。泽洛字书原,号蘅皋,山西临汾人。监生。泽洛少随其父观察宦游黔省、又周历各地、涉燕、秦、齐、楚、交游半天下。老而穷,归卧草庐,顾性淡泊,不治生产,终其身以读书为事。自

  • 二谷山人集

    不分卷。明侯一元(约1538年前后在世)撰。一元字舜奉。浙江乐清人。生卒年均不详。生平事迹见《二谷山人近稿》条。此编首有目录,各按体类编次,不分卷帙。可能出自一元手定,为嘉靖刊本。首册为《奉山侯氏谱》

  • 回疆则例

    八卷。清赛尚阿等奉敕修。赛尚阿,蒙古正蓝旗人。官至军机大臣、大学士。是书于嘉庆十六年(1811)始修,后经续修,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呈奏是编。书卷一为回疆叶尔羌各城额设阿奇木伯克等官,卷二为回疆

  • 冬烜草堂遗诗

    二卷。清陈豪(1839-1910)撰。陈豪,字止庵,号蓝洲,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同治六年举人,官至湖北随州知州。陈豪为官清廉,有政绩,能书工画,善于吟咏。本书所收陈豪遗诗共四百三十三首,分为古、近两

  • 遂翁自订年谱

    一卷。清赵畇(1808-1877)自撰。赵畇字芸谱,号岵存,晚号遂园,又号遂翁。安徽太湖人。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历任编修,国史馆总纂,实录馆总裁,广州、潮州府知府,惠潮嘉道,按察使等官。此

  • 二程子钞释

    十卷。明吕楠(见《泾野子内篇》)撰。此书前有吕楠自《序》,称初得《二程全书》,以其浩大繁博,初学者难于观览。因此抄出心所好者,集为八卷,共二十九篇。卷首列程子门人姓名。所抄不分门类,亦不叙先后,仍以《

  • 四教义

    六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四教义》即是智所作《维摩诘所说经玄义》之初章。在初章基础上进一步离析广义,作有六万余言,超过原在玄义所述初章份量的三分之二。《四教义》文开七

  • 越峤书

    二十卷。明李文凤撰。李文凤字廷仪,宜山(今广西省宜山县)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云南按察使司佥事。《越峤书》主要记述了洪武至嘉靖年间安南(公属越南)事迹。朱彝尊《曝书亭集》有《越峤书》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