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紫微杂说

紫微杂说

又称《紫微杂记》、《东莱吕紫微杂说》等。一卷。北宋末南宋初吕本中(1084-1145)撰。吕本中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吕公著曾孙,少以荫初承务郎。绍圣间以元祐党人子弟免官。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官至中书舍人兼侍讲,兼权直学士院。学问博洽,著有《童蒙训》、《紫微诗话》、《江西诗社宗派图》、《东莱先生诗集》等。是书旧本或题宋吕祖谦撰,或题《东莱吕紫微杂说》而不著其名。考赵希弁《读书志》载《东莱吕紫微杂说》一卷、《师友杂志》一卷、《诗话》一卷,皆吕本中居仁之说,郑寅刻之庐陵等。据此,《紫微杂说》当为吕本中所撰。吕氏祖孙,当时皆称为东莱先生,故传写是书者,有人未加详考,误以为出自吕祖谦之手。不知吕本中曾官中书,人故称曰:“紫微”,祖谦仅终于著作郎,不得有“紫徽”之称。又书中有自岭外归来之语,而吕本中《东莱集》有避地过岭诗,与书中叙述亦相吻合,其为吕本中所撰无疑。全书分条记事,但不加标题。于六经疑义、诸史事迹等,皆有所辨论,往往醇实可取。如谓经书“致”字有“取”之义,又有“纳”之义,先儒但以至极立解为未尽;又谓《檀弓》齐王姬之丧句,“”当为“告”;使必知其反也句,“知”当为“如”等,皆与经训有合。又谓《论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句为荷絛文人自谓,亦颇有所见。其他记述亦平正通达,切中理道,非诸家说部之书所能比拟。其书首论“衡门之下”一条,所云哀时君主无立志者,后为吕祖谦作读诗记所取,亦见家学传授之渊源也。今传本不一,主要有《指海》、《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十万卷楼丛书初编》作《东莱吕紫微杂说》一卷,宛委山堂《说郛》本作吕祖谦撰《紫微杂记》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作《紫微杂记》不分卷。

猜你喜欢

  • 月波洞中记

    二卷。不著撰人。此书见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为一卷,称老君记于太白山月波洞,凡九篇。晁公武《读书志》所言与郑樵基本相同,只是又说此书系唐任逍遥得之于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今所传本系《永乐大典》所载。

  • 武昌纪事

    二卷。清陈徽言(?-1857)撰。陈徽言,字炯斋,剑川(今云南省大理)人。曾任国子监典簿。《武昌纪事》卷一以日记体记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占武昌、汉阳始末;卷二为杂论,记载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

  • 春秋公羊经传通义

    十一卷,序一卷。清孔广森(1752-1786)撰。广森字众仲,一字撝约,号(xùn,同巽)轩,山东曲阜人,清代著名学者、经学家。乾隆辛卯(1771)进士,官翰林检讨。著述很多,有《大戴礼记补注》、《经

  • 依归草初刻

    十卷。《二刻》。二卷。《遗文》,一卷。清张符骧(1663-1727)撰。张符骧字良御,号海房。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康熙进士。官庶吉士,太史。学识渊博,对诗学功力尤深。生平笃信程朱学说。著有《依归草》

  • 海州直隶州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唐仲冕修,汪梅鼎等纂。唐仲冕,字六枳,一字陶山,湖南善化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嘉庆七年任海州知州,十一年移知通州,官至陕西布政使,三权巡抚事。汪梅鼎,嘉庆九年进士,候选

  • 运气论奥

    见《素问入式运气论奥》。

  • 诗脍

    八卷。明陈云式撰。陈云式,字定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分二十四类,为杂采诸家诗话而成,但讳其出处,故漫无持择,也就无法考证。《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 香域内外集

    十二卷 清释敏膺撰。释敏膺是苏州花山翠岩寺僧。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本集是其弟子圣药等人所编。外集皆诗文,凡七卷,内集五卷,皆语录佛经的唱词。僧人以佛经为内学,儒学为外学。《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存目,并加

  • 拿破仑本纪

    四卷。英国洛加德撰,闽县林纾、仁和魏易合译。本书述法国拿破仑(Napoleon 1.)一生事迹。译文颇雅驯,旧译拿破仑传以此本最善。现存有京师学务处官书局校印本。

  • 南川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黄际飞等修,周厚光纂。黄际飞,曾任南川县知县。周厚光,邑人。南川县志创于县令张晅,备体于县令蒋作梅,续于县令魏崧,兹编则为续魏志而作,《南川县志》光绪二年(1876)刻本。此志列目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