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纬捃

纬捃

十四卷。清乔松年(1815-1875)撰。乔松年字建侯,号鹤侪,山西徐沟(今榆次)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士,授工部铅子库主事,历任都水司员外郎、常州、苏州、松江知府。同治二年(1863年)升任安徽巡抚,五年(1866年)调抚陕西,十年(1871年)迁东河总督。光绪元年(1875年)卒,赠太子少保。著有《藦萝亭札记》、《诗文集》、《泛引易纬》等书。纬书产生于何时,说法不一。有人以为产生于秦末,有人则以为产生于汉初,也有人以为出自孔子之手。据朱彝尊《经义考》载,汉时治纬学者有16家,足见汉代不曾有禁止纬学之说。乔松年利用退朝以后的闲暇时同,勤于著述,日成一篇,广泛辑佚而成《纬捃》一书。此书前十二卷,收录的资料全部来自佚文坠简。末二卷,《古微书订误》、《古微书存考》是乔氏杂采所见纬书旧文对明孙珏《古微书》所作的考证、纠误。由于《古微书》对考释两汉以上遗文多有功夫,但否定太多,混谶纬为一。且书中所引之文有些又不注书名,使后学难以相信其说。明清之际纂辑纬书者甚多,而以赵在翰、马国翰二家成就最高。赵书完全按照《隋书·经籍志》收录前代纬书,而不收图谶。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纬谶皆收。清殷元正曾著有《集纬》十二卷,此书仅有写本,没有刊行,其后散佚。乔松年《纬捃》的内容与《集纬》基本相似。因而从乔氏之书可以窥殷氏《集纬》之大概。乔氏因《易纬》八种,已有武英殿刊本,所以没有将《易纬》收入《纬捃》。但是天一阁21种奇书中的《乾坤凿度》、祁承的《澹生堂余苑丛书》中《礼含文嘉》,以及张海鹏辑《学津讨源丛书》中的《郑注尚书中候》等重要书籍也未收入。由此可知收集遗文典籍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不过辑书的工作,往往后来居上。自然乔氏之书较之以前诸书,略高一畴。书前有刘秉璋,李文敏、任道熔撰写的序。《纬捃》目录,卷一《易纬》,卷二至卷三《尚书纬》,卷四《诗纬》,卷五至卷六《春秋纬》,卷七《礼纬》,卷八《乐纬》,卷九《孝经纬》,卷十《论语纬》,卷十一《河图纬》,卷十二《洛书纬》,卷十三《古微书订误》,卷十四《古微书存考》。有清光绪三年(1877)刊本行世。

猜你喜欢

  • 中丞马先生文集

    四卷,《诗集》四卷。《诗余》一卷。《外编》一卷。明马卿(约1530前后在世)撰。马卿,字敬臣,河南林县人,生卒年未详。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户科给事中,出守大名府,累迁浙江右布政

  • 开原县志

    ①八卷。清全禄修,张金式纂。全禄字廉斋,满洲正红旗人,举人出身,咸丰六年(1856)任开原知县。张式金,邑人。《开原县志》,创修于康熙十七年(1678)知县刘超凡,再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知县明

  • 集雅园帖

    二卷。又名《太谷程帖》。清傅山(1605-1690)书,程士元辑。傅山,字青竹、青主,又字侨山,别署公之它,亦称石道人,号啬庐;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晚称老蘖禅;山西阳曲人,一作太原人。傅山自幼

  • 四书讲义

    四卷。清安维峻撰。维峻字晓峰,陕西秦安(今陕西秦安)人。官至给事中。是书随意就一章或数章为说,不依书的次第,其说纵横泛滥,博而能切,其中有说四书而兼正他经者,如陈成子弑其君章。维峻谓圣人因旧史以作《春

  • 周易赞义

    七卷。明马理(1471-1555)撰。理字伯循,号溪田,陕西三原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死于地震,谥忠宪。为关中名儒,为学者所宗。人称其《易》学,实可与梁寅、蔡清、陈琛、湛若水

  • 京畿金石考

    二卷。清孙星衍撰。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武进)人,经学家。官至山东督粮道。所学较广,对经史、文字、音韵、诸子百家、金石碑版等都曾涉及。工篆隶,精校勘,擅诗文。主要著作有:《

  • 宋季三朝政要

    六卷。宋末元初佚名者撰。该书前五卷以编年形式记载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史事,始于宝庆元年(1225),止于德祐二年(1276)。另以陈仲微撰《广、卫二王本末》一卷附录于后,记端宗帝昺时期文天祥、陆秀夫

  • 先秦韵读

    一卷。清江有诰撰。有诰生平见“音学十书”。有诰此书大例与《群经韵读》同,辑录韵字的古籍自《国语》以下二十四种,加之秦文共二十五种。其中《列子》、《家语》等乃魏晋人伪撰;《穆天子传》、《六韬》、《三略》

  • 长宁县志

    十二卷,清曹秉让修,杨庚纂。曹秉让,曾任长宁县知县。杨庚,江安人,博学多才。长宁县志,旧有明嘉靖间县令吴师朱所纂钞本,经兵燹散佚无存。清康熙间,叙郡志中有长宁县志一卷,乃因旧志略加增损,又一百二十年而

  • 安邱县新志

    二十八卷。清马世珍修,张柏桓增订。马世珍,邑人,嘉庆五年(1800)贡生,马文炜的后代。安邱县志自康熙元年续修后,历经百余年,马世珍见文就荒杳,若不及时修,后者更无从稽考。遂与知县谢莲湖筹谋纂续。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