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典释文附录

经典释文附录

三卷。陈昌齐(?-1820)撰。陈昌齐字宾臣、海楼,广东海康人,清经学家。据《清史稿·陈昌齐传》记载:“乾隆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中允。大学士和珅欲罗致之,昌齐以非掌院,无晋谒礼,不往。大考,左迁编修。寻授御史,迁给事中。”累官至浙江温处道,历官数十年,以气节著称。归里后,历主雷阳粤秀讲席,修通志,生平精考据之学,长于天文历算,能诗文,著述终老。著作有:《经典释文附录》、《楚辞辨韵》、《历代音韵流变考》、《吕氏春秋辨误》、《淮南子正误》、《新书正误》、《管子正误》、《荀子正误》、《大戴礼正误》、《天学脞说》、《测天约书》、《临池琐语》、《赐书堂集抄》、《诗抄》、《赐书堂全集》等。《经典释文附录》书首有自序,称仿陆德明《经典释文》旨意。凡注疏《史记》、《汉书》、《说文》等书,所引经传与今所传本异,而陆氏未采录者,录入《经典释文附录》。据陈言,稿本不久毁于火,重辑得《易》、《书》、《诗》各一卷,据此说《附录》,即为“补遗”。其《周易》卷中,引《丙子言易编》云,“‘考祥’古本作‘考详’。按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不详也’条下引古‘足利本’,‘祥’亦可作‘详’也。但郑及二王本并不如此。则古本必是唐后之本也。”又《尚书》卷中引及《纬书考·灵曜》,《毛诗》卷中更引伪《申培诗说》,其间每引异说,多不指所从。而“五子之歌”条下,硬谓“(王)肃注《尚书》,其言多是孔传,疑肃见古文,而匿之不言。”未免有拾阎(若璩)惠(栋)辈唾余之嫌。唯“岛夷皮服”条,引《史记》、《汉书》、郑玄、王肃之说,并称“鸟夷”。《疏》则云,“孔读‘鸟’为‘岛’,则唐初亦作‘鸟’字。今本作‘岛’,盖开元中所改,非古也。”又《载驰》条,引“宋苏(轼)氏作四章,朱(熹)子据之而本于《左传》,亦古义也。”然《七月》条,非郑注而是朱注,竟采及宋以后之说,则非补陆氏书的原旨。其纷芜者不可胜改,因而其学术价值有所降低。有嘉庆二十四年刊本。

猜你喜欢

  • 苍耳斋诗集

    十七卷。明方问孝(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方问孝,字胥成,安徽歙县人。生卒及仕履均未详,歙县志亦无其名姓。著有《苍耳斋诗集》。是集为方问孝诗集,共十七卷。据集中有《与汪道昆诗》,知其当是隆庆万历年间

  • 新疆外藩纪略

    二卷。旧题椿园氏著。椿园氏清人,生卒年不详。一生四海宦游,生于燕,而官于秦晋齐楚吴越,南及岭表,东越医无闾,渡辽水而游,壮年复西出阳关,逾河源三千余里。此书成于乾隆四十二年(1703年)。分上、下两卷

  • 元朝典故编年考

    十卷。明末清初孙承泽(1592-1676)撰。承泽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吸崇祯进士,累官刑科都给事中。后降清,官至吏部左郎。其书取元廷事实,分代编辑。“正史以外,更采元人文

  • 四书证疑

    八卷。清李允升撰。李允升字蔼蹊,山东文登(今山东文登)人。是书卷一至四为《论语》,卷五为《大学》,卷六为《中庸》,卷七至八为《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各有辛从益序,《孟子》有刘登桂序。卷首

  • 韩诗外传疏证

    十卷。清陈士珂撰。陈士珂字琢轩,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人,乾隆丁酉(1777)举人。该书以《韩诗外传》为纲,取诸书互见者备录于左,相互印证。所录诸书,经部有《尚书大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 左传国语国策评苑

    六十一卷。明穆文熙(详见《七雄策纂》条)编。其中《左传》三十卷,《国语》二十一卷,《战国策》十卷。《左传》选用的是杜预注和陆德明释文,但只标有杜预名,而不标陆德明名。《国语》选用的是韦昭注,宋庠补音。

  • 婺源县志

    ①十二卷,清蒋灿纂修。蒋灿,浙江仁和人,官徽州府通判,康熙三十一年、三十二年,两任婺源县知县。婺县有志,一修于明正德,再修于嘉靖,三修于天启,至清康熙八年(1669),已四修,距此志约三十年。蒋灿自序

  • 日进直讲

    五卷。明高拱撰。高拱详见《春秋正旨》条。嘉靖三十一年(1552),高拱以翰林编修为裕王(穆宗)讲官,讲解《四书》,嘉靖三十九年(1560)编定此书。书中先解释字句,然后陈说义理,共有十卷。今本只有五卷

  • 百问答

    无卷数。比利时柏应理(?-1692)撰。柏应理字信末,耶稣会士。1658年同南怀仁等三人一道来华,1680年被召回国,其目的一方面是为招募新教士,一方面是为向罗马教皇说明中国对仪式问题的立场。在此期间

  • 玉斗山人集

    三卷。元玉奕(约1279前后在世)撰。奕字敬伯,玉山(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入元,特补玉山教谕,自号至元逸民。所著有《斗山文集》、《梅岩杂咏》、《东行斐稿》等。此集共三卷,原名《东行斐稿》。为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