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二百二十卷。清毕沅(1730-1797)撰。沅字秋帆、儴蘅,号灵岩山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湖广总督。通经史及小学、金石、地理,也能诗文。有《灵岩山人文集》、《灵岩山人诗集》,其他著述收入《经训堂丛书》。本书原名《宋元编年》。沅以前人诸《资治通鉴》续作未尽完善,因延请当时学者严长明、程晋芳、邵晋涵、洪亮吉、孙星衍、章学诚等协力,另著此篇。书成于乾隆末年,历时二十余年。包括宋纪一百八十二卷,元纪三十八卷。凡二百三十五万余字。该书以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为底本,并博采元代脱脱的《宋史》、《辽史》、《金史》,及明代宋濂等的《元史》和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叶隆礼《契丹国志》等书,还参考了各家文集、说部一百一十余种,予以剪裁充实。其记事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与《资治通鉴》相衔接,下迄元顺帝至正三十年(1370),较《通鉴后编》多三年。宋纪部分,叙事辽、金、夏与宋并重,对辽、金和宋末史实增补甚多,最称精详。改变了以前诸家详宋而略辽、金之弊病,为贯通宋元基本史实较好的书。惟元纪部分,稍流于简略,通编文字缺乏熔铸,考订亦未尽精审。正文之下,取《通鉴》之例,自撰《考异》辨别史事的虚实和史料的真伪。总体说来,该书取材丰富,铨真条理,叙事详而不芜。此书原经邵晋涵最后审定,据章学诚说,邵氏订正之本未及刊行。毕氏生前书仅刻成一百零三卷,毕氏卒后,因贪污案发而全家被抄,书稿亦乱。嘉庆六年(1801)桐乡冯集梧得其稿本,续刊一百一十七卷,始成全书。故一百零三卷后,卷中凡分年处,都各冠年号,与其前体例不合。本书被收入《资治通鉴汇刻》和《四部备要》,有同治间江苏局本。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容肇祖、聂崇歧校勘本,发现书中讹误、遗漏、衍文、颠倒、重复等问题约二千四百条,胜于前刊之本。另有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中华书局1964年新1版,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猜你喜欢

  • 祁忠惠集

    十卷。明祁彪佳(1602-1645)撰。祁彪佳,字宏吉,号世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唐王谥忠敏,清谥忠惠。彪佳善诗文,工画山水、竹石、花卉。著

  • 雄乘

    二卷。明王齐纂修。王齐,字元修,号镜堂,河南新蔡人。出身举人,嘉靖八年(1529)任本县教谕。按齐自序曰:“雄旧无乘,予谕雄之三年,以守北泉阎公属修志。”此为雄志首创。历三月而成。时逢谢九仪来任知县,

  • 翟子元易义

    无卷数。辑佚书,翟子元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经解》中。翟子元魏晋间人,生卒事迹不详。荀爽《九家集解》有“翟子玄”,不详何人,作有《易》义。张惠言称:李鼎祚《周易集解》有“翟元”,概即子玄。马国翰则

  • 永康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李汝为、郭文翘修,潘树棠纂。李汝为,光绪年间任永康县知县。此志为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全书十六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地理、卷二建置、卷三田赋、卷四礼典、卷五职官、卷六选举、卷七、

  • 丛书集成初编

    三千一百十一种。商务印书馆辑。丛书是汇辑各种单行本著作成一编并冠以总名的一类书。传统的提法认为中国的丛书创始于南宋,俞鼎孙、俞经《儒学警悟》为最早的一部丛书,收书六种四十一卷。而稍后的左圭《百川学海》

  • 关帝纪定本

    四卷。明戴光启、邵潜同编。光启字方廷。潜字潜夫,皆江都(今属江苏)人,生卒仕履均不详。关帝即三国刘蜀大将关羽,有关他的事迹,元明间,胡琦、吴浚、吕楠、胡三省诸人皆曾各纂辑成书,戴光启、邵潜二人有感于诸

  • 东汉会要

    四十卷。南宋徐天麟(详见《西汉会要》)撰。本书以范晔《后汉书》为本,旁采司马彪《续汉书》、刘珍等《东观汉纪》及《汉杂事》诸书,类分帝系、礼、乐、舆服、文学、历数、封建、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

  • 明小史

    八十九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此书汇辑明人传记说部文献,共四十六种,均为常见之本。所录止于嘉靖中,盖为隆庆、万历间人所刊。

  • 铁华馆丛书

    六种,四十五卷。清蒋凤藻编。蒋凤藻字番生,江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官至福建知府,家富藏书。此丛书所收著作,虽不十分广博,但均据宋刊本之影印本,共六种:周辛鈃《通玄真经》十二卷,周列御寇《

  • 胎息经

    一卷。旧本题幻真先生注。幻真先生,其人姓名及生平事迹均不详。胎息,是道家修炼方法之一,意谓修身达此程度,就象胎儿在母腹中不用口鼻而能呼吸一样。此书内容主要是对《老子》一书中“谷神不死”章所作的进一步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