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奏议
二卷;书牍一卷;范忠宣公奏议二卷,明范惟一编。范惟一是范仲淹的第十六世孙,曾任湖广按察司佥事。该书卷首题有朱希周、孙承恩、文征明、陆师道同校,前后无序跋,只在文正奏议前有韩琦的旧序一篇。清代康熙年间由孙能浚校刊,并作了后序。当时世传刻本已很多,孙氏重刻多有校定,而《忠宣公奏议》为初刻本。
二卷;书牍一卷;范忠宣公奏议二卷,明范惟一编。范惟一是范仲淹的第十六世孙,曾任湖广按察司佥事。该书卷首题有朱希周、孙承恩、文征明、陆师道同校,前后无序跋,只在文正奏议前有韩琦的旧序一篇。清代康熙年间由孙能浚校刊,并作了后序。当时世传刻本已很多,孙氏重刻多有校定,而《忠宣公奏议》为初刻本。
五卷。宋罗公升(生卒年不详)撰。罗公升字时翁,江西永丰人。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公升因军功授本邑尉。此集首载赋一篇。以下各体分编,而每体之中分《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
二十卷。干宝(?-336)撰。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新蔡县)人。他是东晋初著名史学家,以才学著称,召为著作郎。元帝时任佐著作郎、领国史,因家贫求为山阴令,后迁为始安太守、散骑常侍,干宝少时勤学苦读
二十卷。宋崔子方(详见《春秋经解》)撰。崔子方认为:孔子《春秋》一书,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著日月以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根本。此书乃以《春秋》日月时之例分隶于例、变例二类之中,共十六门。本来《公羊》
八卷。明陈甫伸(生卒年不详)。此帖收录书迹自唐迄元共十家,刻于明崇祯年间。其卷陈甫伸,生平不详。一为钟绍京,卷二为褚遂良、陆柬之,卷三为蔡襄、苏轼,卷四为蔡京、黄庭坚、米芾,卷五为米芾、米友仁,卷六、
一卷。清唐兆扶撰。兆扶字鹿岩,四川绵竹人,官至苍溪县学训导。兆扶先著成《论语注存》二十卷,嫌其说纷杂,于是列十六字:道、德、仁、义、礼、知、孝、弟、忠、信、敬、恕、权、时、政、学。字系以说,义不深而词
八卷。明朱弥钳(约1506前后在世)撰。朱弥钳号秋江翁,(生卒年不详)。唐庄王址址次子。初封文城王。后以子宇温嗣封唐王,朱弥钳亦追封唐王,谥曰恭。《明史》唐王传称其有学行,孝友笃至。著有《谦光堂诗集》
十八卷。英国德贞(1837-1901)撰。德贞又名德约翰、达吉恩、约翰·赫伯恩。英国伦敦会传教医师。1860年来华,1864-1867任驻华使馆医师,继雒魏林为北京英国教会医院院长。著有《中俄政教志略
二十八卷。清王企埥(生卒年不详)编。王企埥字苾远,雄县(今河北保定)人。康熙进士,官至江西巡抚。著有《四家诗钞》。此集选录清初郭棻、杨思圣、庞垲、纪炅等四家诗歌,分别为郭棻《学源堂集》六卷,杨思圣《旦
四卷。《附录》一卷。明苏章撰。苏章,字文间,号云崖,余干(今江西余干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官兵部主事,贬姚安通判,迁延平知府,终浙江参政,颇有政绩。章官兵部主事时,因星变事
见《天玉经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