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虞乡县志

虞乡县志

①十二卷。清周大儒修,尚云章等纂。周大儒字宗鲁,四川广安州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任虞乡知县。尚云章字汉辉,邑人,贡生。按虞乡之设,始于后周,隋、唐、宋、五代皆因之,自元至元三年,省虞乡入临晋,明、清初又因之。至雍正八年(1651),复设虞乡旧治,故虞乡在明及清初均未修志。雍正八年,知县刘培元及邑人王子山,虽有纂述,亦未成书,不得梓行。乾隆四十九年,周大儒任知县,得知无邑志。越五年至五十四年(1789)夏,乃集士绅商议修志,博采前令刘培元等序,合之通志、府志、临晋志,同异互参,分类记载,遂成此志。《虞乡县志》乾隆五十四年(1789)刻本。全书十二卷,十二门,分为:卷一舆地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职官志,卷四赋役志,卷五祀典志,卷六学校志,卷七选举志,卷八人物志,卷九列女志,卷十方外志,卷十一艺文志,卷十二拾遗志。此志大体精备可读,尤以舆地志中山川类,独能博引古籍,考核严确。如方山下注有:“即山海经之擅首山也,水经注又名盐道山。”五姓湖下注有:“在县西北三十里涑水姚暹经流之所,古名张扬池。”又引水经加以论证:“涑水南过解县东,又西南注于张扬池者。”。诸如此类,此编深稽详考,多所引证,大可览读。②十二卷,首一卷。清崔铸善修,陈鼎隆、全谋储纂。崔铸善字子陶,河北庆云县人。出身监生,光绪五年(1879)任虞乡县知县。陈鼎隆字黄实,解州人,王官书院山长。全谋慥字幼常,邑人,候选训导。光绪初年,崔铸善上任后,大府议修晋省通志,檄饬邑志,一律修葺。光绪十年(1884),开局修志,铸善主其事,陈鼎隆、全谋慥操笔删疑存信,核实稽真,历数月志稿成,十二年(1886)梓行于世。《虞乡县志》光绪十二年刻本。此志仅在增修旧本,体例完全承袭旧志,且旧本已修者,即用原版补印,旧本以后者,则用新版增刻。旧志创修于乾隆五十四年周大儒,又近百年未修,代远年湮,考征殊非易事,乃邀邑绅博采广搜,以期显微阐幽,举凡事之可法可传者,悉于旧本,分门增续,删疑存信,往哲前征。如孝友、节义、轶事文章,取有关正人心、励风俗者,尽为修明而表章之。又如户籍、赋税、徭役、政令情况,亦俱详纪而靡遗,此志记载详明,文辞典雅,令阅者了如指掌。

猜你喜欢

  • 雪泥书屋杂志

    四卷。清牟庭(生卒年不详)撰。牟庭又名牟庭相,字陌人,号默人,栖霞(今山东栖霞)人。乾隆六十年(1795)优贡生。曾任观城县训导等。牟庭学识渊博,遍读经史百家之书,比较异同,考订经史,以成此书。书中以

  • 载花船

    四卷十六回。题“西泠狂生笔,素星道人评”,作者真实姓名无考。该书原全本著录为四卷十六回,现存残本或三卷十二回,或八回。成书于清初。拟话本小说集。三卷十二回本有三个故事,卷一和卷二是女人不守妇道、与人通

  • 近思续录

    四卷。清代刘源渌(1619-1700)撰。刘源渌字昆石,号直斋,安邱(今属山东)人,倡导程朱理学。此书根据朱熹《近思录》中类目,摘录朱熹著述《或问》、《语类》、《朱子文集》中有关内容分别编入而成,所以

  • 曲沃县志

    三十卷。清潘锦修,仇翊道纂。潘锦,福建崇安县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任曲沃知县。《曲沃县志》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全书三十卷,三十门类,分为:卷一建置沿革,卷二星野,卷三疆域,卷四山川,卷

  • 南野文选

    四卷。明欧阳德(1496-1554)撰。生平见《欧阳南野集》条。是集为隆庆中,其门人冯惟讷等所编,取全集十分之一。欧阳德在朝著述,如建储灾异诸疏,能言人所不能言,而此编不载。冯惟讷等所录,都是讲学之文

  • 石帆诗集

    八卷。附《补遗》一卷。清张曾(生卒年不详)撰,张曾字祖武,江苏镇江东南丹徒镇人。据史载,他少聪颖,读书目十行下。不喜举子业。肆力于诗古文辞。自称为石帆山人,吟咏则专力于学杜诗。其人不慕荣禄,少与鲍海、

  • 东洲初稿

    十四卷。明夏良胜(约1521年前后在世)撰。夏良胜字于中,江苏南城人,生卒年不详,约明武、正德年间人。正德年间进士,累迁吏部考功员外郎,因谏南巡廷杖归,嘉靖初(1523)复职,后为仇家所讦,再下狱论杖

  • 古韵异同摘要

    一卷。清程际盛撰。际盛生平见“续方言补正”。是书抄取《广韵》、《礼部韵略》、《韵会举要》、《洪武正韵》诸书韵部,考证其通用独用。夏竦《古文四声韵》、颜元孙《干禄字书》、魏了翁《唐韵目》、周公谨《云烟过

  •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三十二卷。清高宗乾隆十二年敕梁诗正等辑录,成于乾隆十五年。该法帖辑录自魏晋至明代书迹共三十二卷,几乎尽录停云馆、郁冈斋、戏鸿堂、快雪堂等诸家名帖之名迹,卷帙之富,为历来官帖中少见。但因选择不精不慎,以

  • 秋兴

    鼓角边城暮,关河古塞秋。渊明方止酒,王粲亦登楼。摇荡伤残岁,栖迟忆故丘。乾坤尚倾仄,吾敢叹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