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原遗书

西原遗书

二卷。明薛蕙(1489-1541)撰。薛蕙,字君采,亳州(今安徽省亳县)人。正德九年(151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弘治甲戌,而实际应为正德甲戌)进士,授刑部主事,武宗南巡,薛蕙极力加以谏阻,武宗怒,受杖夺俸,不久便引疾归里。后起故官,改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大礼议”起,薛蕙反对张璁、桂萼等的主张,因而撰《为人后解》、《为人后辨》及辨璁、萼所论七事,合数万言上于朝,以忤旨获罪。后又被陈洸所诬,遂解仕南归。薛蕙十二岁能诗,貌癯气清,持己峻洁,于书无所不读。学者重其学行,称为西原先生。著有《西原遗书》、《约言》、《考功集》等。此书为嘉靖四十二年(1563)南充王廷所刊。所收均为薛蕙晚年与朋友往还讲学之书,并附有语录。大旨尊陆九渊、杨简之说,对其尊奉禅学之事毫不隐讳。认为“中庸根本在未发之中,六经皆不出此旨”,此是借李侗之说而增广之,但此实非李侗之本意也。

猜你喜欢

  • 周易井观

    十二卷。清周大枢撰。周大枢字元木,号存吾,山阴人。乾隆十七年(1752)举人,官任平湖县教谕。此编论天地之数,认为与大衍相符,一定是汉儒递相传授而到郑康成。因此古来说易并无先天八卦,故不取邵子所传图位

  • 大学俟

    一卷。清陈运熔撰。是书晰理精密,多纠正朱子之误。如谓明德即《中庸》所讲的天命之性,明明德即孟子所讲的扩而充之;又谓明明德新民止至善,不可分为三事。朱子的三纲领之说,乃沿袭孔疏的陋言;又谓终始即在本末中

  • 疑狱集

    四卷。五代和凝(?-955)、和(生卒年不详)撰。《补疑狱集》六卷。明张景(生卒年不详)撰。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县须城镇东)人。后唐天成年间官翰林学士。后唐灭亡后,入后晋,官至左仆射。后

  • 周易通论

    四卷。清李光地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贞。此书综论易理,各自成篇。一卷、二卷发明上经、下经大旨。三卷和四卷则发明《系辞》、《说卦》、《序

  • 李中丞文集

    二卷。明李涞(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李涞,字源甫,号养愚,江西雩都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著有《李中丞文集》。是集为康熙十年(1671年)其里人易学实所

  • 甲乙两年汇略

    即《明秀甲乙汇编》。

  • 说集

    五十九种,一百零一卷。明佚名编辑。丛书汇辑汉唐以来名贤小说,笔记,主要有:晋郭璞《穆天子传》、晋葛洪《西京杂记存》、唐张说《虬髯客传》、唐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宋郑文宝《南唐近事》、五代王仁裕《开元天

  • 禊帖综闻

    一卷。清胡世安撰。胡世安,详见《大易则通》条。本书系荟粹古今禊帖题识,均常见陈言。书中考证聚会兰亭诸人生平、仕履,与考证书法无关。至于指摘禊帖内岁、会、兰、亭、禊、弦、快、倦、撰等字不合六书,乃为一家

  •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三十八卷。王掞、张廷玉等奉敕撰。康熙三十八年(1699),礼部尚书王掞、礼部右侍郎张廷玉等奉敕撰《春秋传说汇纂》,至康熙六十年始成。康熙《御序》云:“朕于《春秋》独服膺朱子之论。朱子曰:‘《春秋》明道

  • 兰石词

    一卷。清董佑诚(1791-1823)著。董佑诚初名曾臣,字方立,江苏阳湖人,嘉靖举人,少喜文章,后肆力于律历数理与地名物之学,著有《董方立甲乙集》。董氏幼时即弃词赋之学,“于词尤不常作”(《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