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通
四卷。明陆化熙撰。化熙字羽明,常熟(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癸丑(1613)年进士。官至广西提学佥事,进湖广参政。未赴卒。著有《诗通》、《目营小辑》。是编不载经文,止标篇什名目,而发挥其意旨。大都依文诠释,寻味于词气之间。其自序云,朱注所不满人意者,止因忽于所谓微言托言,致变风刺淫之语,概认为淫。变雅近美之刺,即判为美。故传中于郑卫之诗,多存“不序”。即二雅三颂,亦多引序说。而又间引《郑笺》、《孔疏》以证之。杂采各家之说,但少己见。所释经文,尚欠深厚。是书载于《诗经通释》中。
四卷。明陆化熙撰。化熙字羽明,常熟(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癸丑(1613)年进士。官至广西提学佥事,进湖广参政。未赴卒。著有《诗通》、《目营小辑》。是编不载经文,止标篇什名目,而发挥其意旨。大都依文诠释,寻味于词气之间。其自序云,朱注所不满人意者,止因忽于所谓微言托言,致变风刺淫之语,概认为淫。变雅近美之刺,即判为美。故传中于郑卫之诗,多存“不序”。即二雅三颂,亦多引序说。而又间引《郑笺》、《孔疏》以证之。杂采各家之说,但少己见。所释经文,尚欠深厚。是书载于《诗经通释》中。
二卷。清韩锡胙(1716-?)撰。韩锡胙字介圭,号湘岩,浙江青田人。乾隆举人。官至苏松粮道。学问渊博,诗文俊拔,著有《滑疑集》。《渔村记》为传奇剧本。卷首《南山法曲》题湘岩填词。卷端题妙有山人漫笔,湘
十四卷。清代蒋超伯(生卒年不详)撰。此书是作者摘录书典,以类编目而成的札记。书中内容涉及范围较广,考证经史,介绍一些方言、风俗、掌故等。此书以类编目,其中涉及风俗、掌故之类内容如“卧碑”、“帽顶”、“
十卷。谭纶撰。谭纶(1520-1577),明江西宜黄人,字子理,号二华。嘉靖甲辰(1544)进士,任台州知府,练兵御倭,屡战屡捷。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率刘显、俞大猷、戚继光,
十卷。旧题南沙三余氏辑。记载南明福王、唐王、绍武、桂王诸政权事迹,对南明政治多有揭露,“江南实奴隶之质,闽亦轻薄天子,肇庆则拨乱无能,广州乃自生内梗,虽仍藩号,究类流人”。且以为明朝元气削于太祖、成祖
八卷。明王庭譔(1552-1600)撰。王庭譔字敬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万历八年(1580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修撰。著有《松门稿》。是集凡八卷。前有冯琦序。因譔年未四十而没,诗文皆未成就。故冯琦序
八卷。明张敔(生卒年不详)撰。张敔铙州(今属江西)人,官至礼部员外郎,精通律历。张敔论乐大旨以入声最低者为黄钟,最高者为应钟之变宫。是书自元声正半律之法以至乐器、乐歌、悬图舞表无不具备。后面又有《雅义
二卷。明吴元满撰。参见《六书正义》。是编系专辨隶楷形音训诂差误之作。据吴氏自序说:明隆庆间,南都太常卿邢一凤,仿戴侗《六书故》目录,依偏旁考订文字讹谬,撰《同文正要》一书,有资于后学。惜其未能锓版,广
六卷。清程国彭(1662-1735)撰。程国彭字钟龄,号恒阳子,法号普明子,天都(今安徽歙县)人。少年时因多病而致力于医学研究,读书广博而勤于钻研,临证经验丰富,兼通内、外科,并有高尚医德,颇有医名,
二十集,一百三十七种。清钱熙祚(详见《守山阁丛书》)编。张海鹏《借日山房》残版为上海陈璜所得,易名《泽古斋重钞》刊印,后又转入钱熙祚手,重新校补,增为二十集,易名《指海》。道光二十三年(1843),刊
《金匮玉函经二注》二十二卷,《十药神书》一卷。清周扬俊(生卒年不详)撰。周扬俊字禹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年即攻举业,耽于儒学,屡试不第,年近四十始学医,钻研仲景之学十余年,终为当时名医。康熙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