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集传名物钞

诗集传名物钞

八卷。元许谦撰。许谦(1270-1337)字益之,自号白云山人,金华(今浙江金华县)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延竑中居东阳八华山讲讲学,从者甚众。师王鲁斋,为朱熹四传弟子。卒谥文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谦虽受学于王柏,而醇正则远过其师,研究诸经亦多明古义,故是书所考名物音训颇有根据,足以补《集传》之阙遗。”许氏以朱子《诗集传》犹有未备者,因旁搜博采,以成是书。中多引鲁斋及金仁山之说,附以己见,颇有精义微旨。有《金华丛书》本、《通志堂经解》本,均内附诗谱

八卷。元许谦(生卒年不详)撰。许谦字益之,号白云先生,金华(今属浙江)人。幼孤力学,受业于元代名儒金履祥,为宋王柏再传弟子。终身不仕,晚年至诚讲学,从游者达千人之多。著述除《诗集传名物钞》外,还有《读书丛书》、《白云集》等。许氏鉴于朱熹《诗集传》重视文意的阐释而疏略于名物典故,于是写下《诗集传名物钞》一书。其体例一诗一释,先列诗名,下注诗旨,若不同于《诗序》,以“异”标出。阐释分“经”“传”两层,“经”阐释诗旨与义理;“传”阐释名物、典故、地理、音韵等。该书成就有三:一,对《诗经》中众多的名物,在总结前人注疏的基础上,以丰富的知识进行考订,训释。阐述其命名、变迁以及在诗中的作用,许多名物的训释可构成一段小史。对进一步理解《诗经》,对历史学、博物学都有重要的价值。二,该书虽以“名物钞”命名,但也重视诗旨与艺术的训释,有许多可取之处,如《秦风·无衣》旧说为讽刺诗,许氏则认为“秦人乐攻战”,该说更为合理。三,在研究方法上既承受师法又不拘守师法。许氏是王柏的再传弟子,书中承袭着王柏的许多成果,但对王柏删掉国风三十二篇的作法并不遵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之:“盖渊源接受,各尊所闻。然书中实多采陆德明《释文》及孔颖达《正义》,亦未尝株守一家,名之曰钞,盖以此云。”不足之处是道学气太浓,甚至用“三纲五常”去阐释周代的人伦关系。对“二南”篇目的更动,卷末所附的《诗谱》,对诗篇年代的考订,均缺乏充分根据,表现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版本有《通志堂经解》本(康熙本、同治本),《金华丛书》本(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楚北水利堤防纪要

    二卷。清俞昌烈撰。俞昌烈,字鸿甫,直隶京师(今北京)人。道光时参军湖北,后自容城移治鹤泽,功绩杰出。屡被委以重任。其于公务之暇,广搜博采,编为是书。同治四年(1865)湖北藩署刊本。共二卷,共图二十一

  • 经典释文考证

    十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生平见“重校方言”。卢氏校刊《经典释文》之后,别为《考证》,学者赞为精审。《考证》附于抱经堂本《经典释文》之后。

  • ■古丛刻

    十种,十一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丛书所收为金石目录著作。金石学研究,始于宋代,当时多为据古代遗文,证经考史。近二百年,文物出土日多,金石学日见兴盛。此丛书收入刘鹗所藏甲骨,历代遗留

  • 广韵藻

    六卷。明方夏(生卒年不详)撰。方夏字南明,自号养春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书在杨慎《韵藻》的基础上,删其繁复,又增加了原书不足的部分。但疏漏之处仍较多。唯杨慎书中假借均字为韵字,方夏独改从今文,立

  • 周易引端

    四卷。清邵宝华撰。邵宝华字荆献,号纯斋。河南西平人。此书意在发明周易义理,于象数涉猎不多。有时杂引史事证经,多不切确。如释“屯”其膏为:“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吾于前明崇祯见之。”释“明夷”卦“

  • 庸行篇

    八卷。清牟允中(生卒年不详)撰。牟允中字叔庸,天津卫(今天津市)人。《庸行篇》是牟允中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根据《扬州史典》内容而参考补辑,都是采辑先正格言,分门编辑,从达观到警醒,共三十三类,每类十

  • 香草词

    ① 二卷。《洞箫词》一卷。《碧云盦词》二卷。清宋翔凤(生卒年未详)撰。宋翔凤著有《大学古义说》。此为所撰之词集。《香草词》序于道光元年(1821)。《洞箫词》跋于道光九年(1829)。唯《碧云盦词》无

  • 历代帝王纂要概括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主要记述历代帝王的世系、年号、岁数,另对各代帝王的贤否,亦有论及,但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据考证,可能为宋代所撰,《永乐大典》有收录。

  • 论语正义

    二十卷。魏何晏等集解(见《论语集解》),宋邢昺疏。邢昺(932-1010)字叔明,北宋经学家。曹州济阴(今山东荷泽)人。太平兴国(976-984)初,九经及第,授大理评事,后官至礼部尚书。昺博通五经,

  • 皇极经世通变

    见《易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