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解字系传

说文解字系传

四十卷。南唐徐锴(920-974)撰。徐锴字楚金,扬州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徐铉弟,世称小徐。生于后梁末帝贞明六年,仕于南唐,官至内史舍人。宋兵下江南,卒于围城中,是年为宋太祖开宝七年。精通文字训诂之学,著有《说文解字系传》和《说文解字篆韵谱》等。是书又名《说文通释》,因尊崇许慎,以其书为经,而自谦所作训解为传。这是最早的一部详密注释、系统研究许书的著作。其四十卷包括八部分:(1)《通释》三十卷,顺随许书原文加以训解;(2)《部叙》二卷,推导许书五百四十部排列次序的意义;(3)《通论》三卷,阐发文字结构的意义;(4)《祛妄》一卷,驳斥李阳冰的臆说;(5)《类聚》一卷,取同类名物的字说明其取象;(6)《错综》一卷,从人事推阐古人造字的意旨;(7)《疑义》一卷,指出许书所缺的字和跟小篆不合的字体;(8)《系述》一卷,说明各篇著述的旨趣。《通释》部分是全书的主体,基本上保存了许书的原貌,其中每当发表个人的见解时,总要前加“臣锴曰”、“臣锴按”以别之,不像徐铉那样往往私自改易。在此徐锴除引据前代古书以证明许慎训解外,还指出其他引申的意义,并从谐声字的声旁说明声旁与字义的关系,对后代训诂学家有很大影响。在《通释》中也往往说明古书的假借和古今用字的不同,有时还用今语解释古语,内容极为丰富,足见徐锴对于文字学和训诂学研究之深。《说文》唐本旧有反切,系传改由朱翱另加反切。朱翱与徐锴同时,王力曾撰《朱翱反切考》,认为是根据当时语音而作的反切。后十卷也多所发明,全书有述有作,与大徐述而不作不同。清陈銮《说文解字系传叙》云:“铉书后成,其训解多从锴说。而锴自引经,铉或误为许注。”《说文系传》的缺点是,往往误释形声字为会意字,有些征引很牵强,甚至窜改经典原文。其中必有因辗转传抄致误之处,大抵不该完全归咎徐锴。此书自上秘阁以后,传本极少。今本出自宋苏颂所传,缺卷二十五,后人用大徐本补足,已非完书。现在流传的刻本有清乾隆间汪启淑本和马俊良《龙威秘书》本,有道光间祁寯藻本。祁本最善,附有校勘记三卷,收入《小学汇函》、《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中。又《四部丛刊》有影印钱氏述古堂抄本,文字颇有讹误。清代汪宪有《说文系传考异》,王筠有《说文系传校录》,可参阅。

猜你喜欢

  • 椒生随笔

    八卷。清王之春(1842-?)撰。之春字爵棠,清泉(今湖南衡阳)人,1894年出使俄国,著《使俄草》。是编乃记之春生平耳闻目睹之事。意在正人心,原风俗,以兴平治之事。其特点是讲学则有渊源,考典则刚直原

  • 屈赋微

    二卷。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清末民初著名古文作家、学者,被誉为桐城派“殿军。”数应乡试,不获举。三十岁以后,专治群经,兼及子史,数十年如一日。光绪末就

  • 侍儿小名录拾遗

    一卷。旧本题宋张邦几(生卒年不详)撰。书前有张邦几自序。序曰:少蓬洪公作《侍儿小名录》,好事者多传焉。王性之《补录》一卷以授余,曰他日观书有可采录之,乃作《拾遗》。与晁公武的《读书志》合。但晁公武称旧

  • 颍上风物记

    三卷。清高泽生纂。高泽生,字孔霖,清初颍上人。泽生少有文名,为诸生,县令常翼圣重其人,资之以入国学,卒不第。乃南游吴越,逾岭南,归以著书娱老。为文有法度。著述除此书外,尚有《南游日记》四卷。据道光六年

  • 雪园诗集

    六卷。清梁珪(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梁珪,字至铉,号雪园,福建长乐人,生卒年均不详。曾客游江南、两湖、江西等地。工于诗。此集前有其友袁奂的序言,称其诗作于康熙三年(1664)。六卷依次为《灵峰草》

  • 文洁集

    四卷。明邓以赞(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邓以赞,字定宇,江西新建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谥文洁。以赞早以孝行而闻名。晚退居西山三十年,以清介为世所重,而无所著述。此本

  • 观古堂汇刻书

    二集,二十一种,五十七卷。清叶德辉(详见《郎园先生全书》)编。从书所收如阮元《三家诗补遗》三卷,世无传本,叶德辉于京师得其手稿本,仪征李氏为之刊行;周春《尔雅补注》四卷,是《松霭遗书》未刊著作之一,此

  • 伤寒论条辨附本草钞或问痉书

    《伤寒论条辨》八卷,《本草钞》一卷,《或问》一卷,《痉书》一卷。明方有执(1523-1593)撰。方有执字仲行,歙县(今属安徽)人。因两次以中风、伤寒丧妻,五次以惊风殇子,故发愤学医,致力于医学研究。

  • 黄帝九章算法细草

    九卷,朱贾宪(生卒年不可考)撰。《宋史·艺文志》载贾宪撰《黄帝九章算法》九卷,今已夫传。与贾宪同时期王洙(997-1057)说:“近世司天算楚衍为首,既老昏,有弟子贾宪、朱吉著名。宪今为左班殿直,告隶

  • 圣方济各·沙勿略传

    六卷。原为法国人都率棱撰,此本是清代俞惟几等人合译而成。原书成于明万历戊申年(1608)。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西班牙人,耶稣会士,在印度、马来亚、日本等地传教,1552年到中国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