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十卷。吴兢(669-749)撰。吴兢,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著名历史学家。武则天晚年,为直史馆、修国史,参预修撰《唐书》。自武则天退位至玄宗亲政,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朝政动荡之中,吴兢由左(右)补阙转迁起居郎,始终未离史任。开元四年(716)底,同刘知几重新修定《则天实录》、《中宗实录》、《睿宗实录》共五十五卷,受到褒奖,授以著作郎,兼修文馆学士。明年,迁卫尉少卿。在姚崇、宋璟“欲复贞观之政”的政治气氛下,吴兢开始着手“贞观故事”的编录。八年(720),源乾曜、张嘉贞为相,为“缅怀故实”,“命”吴兢对“太宗时政化”“备加甄录”。吴兢“缀集所闻,参详旧史,撮其旨要,举其宏纲”(《贞观政要》序),正式编录。九年(721),张说入相兼修国史。吴兢与张说在志趣、人品等方面多不相容,张说便趁吴兢父丧之机解除其史职。吴兢在父丧期间虽然编成该书,却又无法进献玄宗。丧终,起复为太子左庶子,只能“私撰”国史。到开元十七年(729)六七月,源乾曜罢相,张嘉贞去世,监修国史由新任中书令的萧嵩接替,吴兢写了《上贞观政要表》,连同早已编定的十卷书一并进呈,希望玄宗“克遵太宗之故事”,并表示“陛下尚不修祖业,微臣亦耻之”。然此时玄宗已“骄心浸生,德消政易”,对其书不加理睬,对其人则以“书事不当,贬为荆州司马”。吴兢在外任辗转数州,历时十余年,天宝初,入为恒王傅。其终生所修史籍,唐史八十余卷,《唐春秋》三十卷,又别撰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流传至今者,唯有《贞观政要》十卷和《全唐文》所收14篇表疏。《贞观政要》十卷,分四十类编录太宗君臣的问对以及大臣们的谏诤、奏议等。第一卷分君道、政体两类,总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和“自古理政得失”的经验教训。第二卷分任贤、求谏、纳谏三类,专论任贤政治和君臣“共相切磋,以成治道”。第三卷分君臣鉴戒、择官、封建三类,着重君臣关系(包括宗室、勋旧),强调“上下同心,不相猜疑”。第四卷分太子诸王定分、尊敬师傅、教戒太子诸王、规谏太子四类,专论教育帝王子孙的问题。第五卷分仁义、忠义、孝友、公平、诚信五类,“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第六卷分俭约、谦让、仁恻、慎所好、慎言语、杜谗邪、悔过、奢纵、贪鄙等九类,旨在“克己励精”。第七卷分崇儒学、文史、礼乐三类,展示文教的重要作用。第八卷分务农、刑法、赦令、贡赋、辩兴亡等五类,分论几个与治乱兴亡密切相关的具体方面的基本政策。第九卷分征伐、安边两类,专论对外关系和用兵利害。第十卷分行幸、畋猎、灾祥、慎终四类,大都围绕“居安思危,慎终如始”展开。吴兢撰录该书,“义在惩劝”,对于书中事的年代等注意不够,加之宋代以后辗转传抄,书中讹误较多。元代学者戈直,参考诸书,相互校订,并采辑了唐宋二十二家的评论,世称“戈本”,刊于至顺四年(1333),通行海内外。在此基础上,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校点本。此外,北京图书馆藏有最古版本,朝鲜、日本尚有多种刻本和古写本。

猜你喜欢

  • 袌碧斋词话

    一卷。清陈锐撰。陈锐生卒里贯未详,著有《袌碧斋诗集》。此书为其论词之作。陈锐宗尚柳屯田,与郑文焯同旨,最为有识。论古今词风,述方言俗语,明四声韵协,皆有独到之处。但周邦彦《大酺》云:“未怪平阳客,双泪

  • 桐薪

    三卷。明钱希言(生卒年不详)撰。钱希言字简栖,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撰有《剑》、《戏瑕》、《狯园》等书。生平事迹详见《剑》。此书主要杂取古今经史百家之学以及草木、虫鱼、珍奇、玩好等。以《淮南子·鸿烈》

  • 说文疑疑

    二卷。清孔广居(生卒年不详)撰。广居字千秋,号瑶山,江阴(今属江苏)人,孔子七十世孙。是书把《说文解字》的可疑之处汇成一编,本顾炎武十部韵目分隶各字,而以《论六书条例》冠于前。凡《说文》之可疑者,参以

  • 经说弟子记

    四卷。清胡泉(生卒年不详)辑。胡泉,经学家,字白水,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县境)人。这本书是胡泉根据王阳明《传习录语录》辑出的,按五经四书次序,分为四卷。计《易》十六则、《书》七则、《诗》二则、《春秋》

  • 光绪宫中现行则例

    四卷。不著撰人名氏,也无刻书年月。据书中内容,可推知为光绪初年所编。是书第一卷为训谕,自康熙十八年(1679)至光绪五年(1879),凡有关宫中事务的谕旨多录其中,而以关于宫中妃嫔、太监事为多。第二卷

  • 尚书举隅

    六卷。徐志遴撰。其生卒年不详。志遴字抡英,建昌新城(今江西黎川县)人。清代学者。《尚书举隅》一书似为举业而作。该书主蔡沈集传而删节之,并于每条之下各以己意附注一二语,盖取简易便于记忆。

  • 愙斋集古录

    二十六卷。释文剩稿一卷。清吴大澂编撰。吴大澂,详见《恒轩所见吉金录》条。该书为著录吴氏所辑铭文的拓本,但吴氏尚未成书,这是后人取以刊印的。所以与光绪二十二年(1896)自序十四卷之数不合,而且释文也不

  • 华鄂堂集

    二卷。清周彝(约1710前后在世)撰。周彝,字策铭,娄县(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华鄂堂集》。此集共二卷,皆为诗。周彝作诗,喜为长篇,如《送张长史

  • 经解

    五卷,经义杂著一卷。清黄文澍(生卒年不详)撰。文澍字雨田,一曰谷田,又曰谷亭,丰城(今江西丰城)人。除此二书外,还著有《童子问》、《敬义录》等。此书于每卷首题有“桃谷山房稿”字样,其侧下又注有“石畦集

  • 洛阳牡丹记

    一卷。宋欧阳修(详见《诗本义》)撰。《洛阳牡丹记》分为三篇。花品叙第一,主要记叙牡丹花之产地多处,但以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次论洛阳牡丹第一的原因,一反俗论;后列牡丹名品姚黄以下二十四种。花释名第二,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