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郓城县志

郓城县志

①八卷。明宋嘉穗修,孙鲸纂。宋嘉穗,字大年,福建邵武人,举人,崇祯四年(1631)任郓城县知县。期满调往德平县。郓城县旧有志。然自明隆庆元年王敬纂修后,至崇祯初未再重修。宋嘉穗任县令后,以白莲教起义后邑中情况多有变化,乃设局重纂,延孙鲸主其事。历数月而成是志。《郓城县志》崇祯七年刻本。兹篇条理清楚,纲目明晰,记述严谨,考证精细。实为明县志中之佳作。②八卷。清张盛铭修,赵肃纂。张盛铭字又新,广西桂林人,举人出身,康熙五十二年(1713)任郓城县知县。赵肃,邑人。考郓城县志,创修于明正德年间,再修于嘉靖十四年(1535)陕西邠州人赵若唐任知县,三修于隆庆元年(1567)王敬,四修于崇祯七年(1634)知县宋嘉穗,五修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知县陈良谟,六修于此。张盛铭任郓城县知县后,以陈志为蓝本,邀集邑中绅士,分任采访,历数月而志成。《郓城县志》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此志体例完备,资料翔实。其中以沿革目记述甚详。③十六卷,首一卷。清毕炳炎、胡建枢修,赵翰銮等纂。毕炳炎,光绪年间任郓城县知县。胡建枢字星舫,安徽凤阳人,举人出身,光绪十七年(1891)任郓城县知县。毕炳炎莅任后,见旧志距当时已一百七十年未经续修,于是召集邑中绅士,商讨重修之事,然志稿未成,毕炳炎调任,胡建枢继任知县,遂成此志。《郓城县志》光绪十九年(1983)刻本。全书十六卷首一卷,分十二门,为:卷一方域志,卷二建置志,卷三田赋志,卷四学校志,卷五人物志,卷六职官志,卷七至卷八选举志,卷九灾祥志,卷十忠节录,卷十一至卷十二节孝录,卷十三至卷十五艺文录,卷十六恩荣录。此志资料丰富,内容充实。其中新增学校志,尚有一定参考价值。此外,在灾祥人物中,详述了咸丰年间农民起义军活动情况,可供研究者参考。

猜你喜欢

  • 二程外书

    十二卷。二程门人所记,朱熹编辑。成书于乾道九年(1178)六月。是书属于其门人搜辑的余篇及语录;又取诸人集录,参伍相除,得此十二篇,以为外书。凡采朱光庭、陈渊、李参、冯忠恕、罗从彦、王蘋、时紫芝七家所

  • 乔御史集

    一卷。明乔可聘(生卒年均不详)撰。乔可聘,字君征,一字圣任。江苏宝应人。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师事刘宗周、黄道国。曾著有《读书杂记》、《乔御史集》等书。是集为同邑刘宝楠辑,刘启瑞增辑。其疏稿甚多

  • 河间府新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杜甲修,胡天游、黄文莲纂。杜甲,江都人,历官杭州知府、河间知府。胡天游,字雅威,山阴人,候选州同知。黄文莲,字芳亭,上海人,候选知县。此志为河间知府王检于乾隆十八年(1753)聘胡天

  • 中庸章句质疑

    二卷。清郭嵩焘(详见《大学章句质疑》)撰。是书首有王先谦序与嵩焘自序。嵩焘认为《中庸》一书,汉以来儒者多明其义,而其辨之明而析之精者从程子开始,朱子加以阐发疏通,功劳很大,但求之过密,析之过纷,不免有

  • 易经卦变解

    一卷。清吴脉鬯撰。吴氏曾撰《易象图说》六卷,末卷有八卦纳甲占例。据其六世孙吴菼所作序言,此书于顺治十六年(1659)刻板。而卦变解八宫说则藏稿于家,因惧其不得流传,吴菼将其付梓以求广为传播,但此书未见

  • 春秋词命

    三卷。旧本题明王鏊(1450-1524)撰,王彻注。王鏊字济之,号震泽,江苏吴江人。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历官吏部侍郎。著有《史余》等。王彻自署上海松江人,生平始末未详。是书杂采《左传》所载应对

  • 腾笑集

    八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其生平籍里详见《南车草》(辞目)。是书内容,卷一至卷二为赋、古体诗,辑《太极图赋》、《平蜀诗十三章并序》等五十四首;卷三至卷七为今体诗,辑《夏日瀛台侍直纪事六首

  • 孔惟叙集

    六卷。清孔毓功(约1675前后在世)撰。毓功字惟叙。新城(江西省南城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受学于魏禧,其他事迹不详。著有《孔惟叙集》。此集共六卷。所作皆为杂文。以年为次,不分体类。据集前《自记》称,“

  • 明辨斋丛书

    五集,三十二种,一百零一卷。清余肇钧编。余肇钧,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丛书刻于永丰书局,共五集,辑唐宋以来名贤著述,如宋黄干《朱文公行状》一卷,清毛奇龄《王文成传本》二卷附刻、姜晟《姜司寇目订年谱》一卷等

  • 东巡金石录

    八卷。清崔应阶、梁鸿翥同撰。其书为乾隆六次东巡,御制碑文、题咏、勒石专集。首列编目,1-6卷,依十二年(1748)、十六年(1751)、二十一年(1756)、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