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钦定皇朝通典

钦定皇朝通典

一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典》。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编修,大约完成在乾隆五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二年之间。其编纂目的正如其书总目中所指出的“用以昭示万年”。是书共分九典,分别为:“食货典”十七卷,“选举典”五卷,“职官典”十八卷,“礼典”二十二卷,“乐典”五卷,“兵典”十二卷,“刑典”十卷,“州郡典”七卷,“边防典”四卷,卷首并有“凡例”四则。是书主要根据《清律例》、《清一统志》、《大清通礼》、《大清会典》等书的内容编纂而成,汇总了清代开国至乾隆中期一百七十多年间的社会典章制度,反映了这一阶段的历史变化,其作用为研究清史所不可或缺。如“食货典”中榷酤、算缗等细目,“礼典”中封禅的内容,编书者认为这都是前朝的弊法,清代没有推行,所以尽皆删去不用,“兵典”中则增加了介绍清代八旗制度的内容,“州郡典”分省排列,改变了以前按九州叙述的成例,这些细目的更改,都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表明了是书的史料价值。但也应当指出的是,是书内容虽较充实,但毕竟不能与《通典》相提并论,书中为巩固清代统治的目的显而易见,其在总目中的自我吹捧,也是需要加以甄别注意的。是书有武英殿刊本和清末浙江书局的复刻本,都是与《三通》合刊的。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5年至1937年出版《万有文库》二集,其中的《十通》合刊本中《清朝通典》影印精装一册,是目前仍在通行使用的本子。

猜你喜欢

  • 古今画品

    见《古画品录》。

  • 乔中和说易

    十卷。明乔中和撰。中和字迁一,河北内丘人,官至山西太原府同知。其书卷一为图说,从刘牧说即九为河图,十为洛书。卷二以下为发挥卦象、彖传、爻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之义例。卷首有族人乔若雯序。今存

  • 鲁诗世学

    三十三卷。明丰坊撰。坊字存礼,后更名道生,别号南禺外史,生卒年不详。嘉靖进士,除吏部主事。以吏议谪通州同知,免归。坊博学工文,尤善书,家有万卷楼,藏书万卷。著有《易辨》、《古书世学》、《鲁诗世学》、《

  • 人本欲生经注解

    一卷。晋代释道安(312或314-385)撰。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省冀县)人。为天竺高僧佛图澄弟子。从小父母早亡,由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启蒙,十五岁对五经文已相当通达,转学佛法。十八岁出家为僧

  • 晁氏客语

    一卷。北宋末南宋初晁说之(1059-1129)撰。晁说之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生平事迹详见《儒言》。平生喜好读书,杂论经史百家,兼及朝野见闻,随笔札记,以成此书。此书

  • 春秋世族谱补钞

    一卷。清叶兰撰。叶兰字琪园,聊城(今山东聊城)人。该书附在陈厚耀《春秋世族谱》之后,有作者自序,称该书是作者平时阅读《左传》杂记而成,以补充《春秋世族谱》的缺遗。考其所补共有二类:一类是王朝列国后妃诸

  • 近取编

    二卷。明胡缵宗(见《愿学编》)撰。此书采录朱熹要语厘成二卷。其名曰“近取”,意为取诸切近日用,以救宗金溪者之弊。殆为驳王守仁之学而发。

  • 福安县志

    ①九卷,明巫三祝修,黄启仕纂。巫三祝,广东龙川人,崇祯元年进士,崇祯四年任福安县知县。黄启仕,儒学训导。考福安县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再修于万历二十四年。及巫三祝来,邑志之不修已三十余年。巫令创议

  • 八十年来江南传教史

    一卷。法国人史式微(生卒年不详)撰,金文祺译。式微,耶稣会士,原撰有《中国耶稣会之旧传教会》、《江南传教史》、《江南新传教史》等书。此书为《新传教史》之译本。所记之事,始于道光十九年(1839),止于

  • 易经澹窝因指

    八卷。明张汝霖撰。汝霖字明若,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该书《自序》云:“余读《易》龙山之澹窝,偶翻《圆觉经》,闻所谓因指见月也者,乃洒然而起曰:‘圣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