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辨附文

韵辨附文

五卷。清沈兆霖撰。兆霖(1801-1863)字朗亭,又字尺生,号雨亭,钱塘(今浙江余杭县)人。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累官至户部尚书,卒谥文忠。工诗,善篆隶。卷首自序云:陆法言《切韵》、孙愐《唐韵》,皆专究音韵,不详字体;而张参《五经文字》、唐玄度《九经字样》,又不及音韵。音与字始合而后分,分则卒不再合,通儒不难两究,下土每苦兼营。自宋以后,辨韵,校文各本充斥庠塾,惜俱韵为韵文为文,拈韵者不必详求文体,考文者往往疏略声音。何况各本屡易、钞胥不少脱误,编韵最重异同,而宽严或随时尚,释文原兼正俗,而徇俗遂失源流,人各一编,日相聚讼,儿使学者茫乎不知辙迹之所尚,岂不病哉。是编详参诸本,以韵为经,文为纬,一字兼入数韵者,晰别必严,文有正俗,即于本字附辨焉,韵皆衷以古义,文或断以今行,官韵之字虽隘,日用所需其亦思过半矣,学者开卷洞然,因考韵而即晓于文,因究文而益稔于韵,斯亦小学从入之门也。知是书乃专为士子记忆韵字明辨字形而作,纂次依《佩文韵府》韵目次第,每字皆辨其韵部平仄,于一字兼收两韵或平仄每易讹误者皆详加分析,并同时于注解中辨别字形,依据《说文》,说明源委。此书颇便初学识字辨音之用。有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本。

猜你喜欢

  • 古书疑义举例增补

    续补《古书疑义举例》的作品,详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冲虚真经

    见《列子》。

  • 松桂堂全集

    三十七卷。《延露词》三卷。《南淮集》三卷。清彭孙遹(1631-1700)撰。彭孙遹,字骏林,号羡门生,又号金栗山人,浙江海盐人。顺治十六年(1659),官中书舍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召

  • 禹贡长笺

    十二卷。清朱鹤龄(详见《尚书埤传》)撰。《禹贡》系《尚书》重要篇目之一,主要内容详见《禹贡指南》条。鹤龄诠释《禹贡》,首列二十五图,自禹贡全图以及导山、导水,皆依次随文解释。该书引证翔实,创获颇多,于

  • 四书字义说略

    二卷。清朱曾武撰。曾武字圊,山东济南人。是书详论字义。有论单字者,如论“学”字、论“天”字之类;有论双字者,如论“君子”、论“鬼神”之类;有论四字者,如论“致知格物”、论“恻隐之心”之类。至于虚字,如

  • 西游释厄传

    十卷。明朱鼎臣编辑。朱鼎臣字冲怀,广州人,生卒年不详,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在世,曾为庠生,编辑整理过多种小说。《西游释厄传》又名《唐三藏西游释厄传》,长篇神话小说,叙唐僧西行取经故事。该书体例不标回数,

  • 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

    四十种,八十一卷。清赵之谦(1829-1884)编。赵之谦字益甫,又字撝叔,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屡试不第。光绪末年,沈氏鸣野山房藏书散出,所存精本多数转到其友杨器之手里。赵之谦便常常借阅钞留,先

  • 赵城县志

    ①八卷。明贺国定纂修。贺国定,河南新乡县人,出身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任赵城县知县。恪守官箴,政平讼理,爱民课士,敝革风清。为政三年,甚得人心。按赵城县志,旧志无可考。嘉靖四十一年,贺定国掌赵

  • 笔余丛录

    二十六种,二十八卷。明佚名编辑。丛书分二册,第一册含宋魏了翁《古今考》一卷、宋王键《刑书释名》一卷、宋佚名《释常谈》三卷、宋龚熙正《续释常谈》一卷、宋刘孝孙《事原》一卷、梁沈约《袖中记》一卷、宋释居月

  • 嘉祐集

    十六卷。《附录》二卷。宋苏洵(1009-1066)撰。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苏洵二十七岁始发愤读书,屡试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