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草堂集
十卷。清王世睿(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世睿,字道存,山东章丘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官上海县知县。本集多是馆课之作。惟第九卷《金陵宦稿》中收有“八劝八戒”诗。不过,其诗意求通俗,太缺乏文彩。有雍乾年间刊本。《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十卷。清王世睿(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王世睿,字道存,山东章丘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进士,官上海县知县。本集多是馆课之作。惟第九卷《金陵宦稿》中收有“八劝八戒”诗。不过,其诗意求通俗,太缺乏文彩。有雍乾年间刊本。《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四卷,补四卷。明卜大有(生卒年不详)编。大有字益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嘉靖丁未(1547)进士,官无锡县令,后官至寻甸知府。执法不挠,以刚直著称。《经学要义》一书见于《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
九卷。明沈周(1427-1507)撰。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少负才名,十五岁作《凤凰台歌》。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著有《石田文钞》、《石田杂记》。此集系瞿式耜所删定,
一卷。清末民初王国维(见《刘祁北使记校注》)撰。该书所记起自丙辰年(1916年)元旦,止于该年三月初一,前后不足六十日。全文凡二万余言。记其居上海时学术及道友往来情况。现存稿本。后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
二十二卷。宋朱肱(生卒年不详)撰。朱肱,字翼中(一作亦中),自号无求子,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进士,初官奉议郎,故后人多称朱奉议。朱肱精研《伤寒论》数十年,于大观元年(110
二卷。清张文炳(详见《易象数钩深图》)撰。此书是文炳官浙江安吉州州判时,奉敕撰著。全书共八十一篇,每篇独立篇名,全系讲学之文,并杂以佛学、丹经之语。
十卷。明范光宙撰。范光宙,石门(浙江桐乡县)人,字霁阳。其书起自春秋,终于南宋。对人各自作评述,书中大多沿袭前人绪论。此书有清内府藏本。
一卷,明李东阳(1447-1516)撰。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年间中进士,历编修、侍讲学士之职。弘治八年(1495年)由礼部右侍郎进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正德时官至少师兼太
十六卷。明刘珝(1426-1490)撰。刘珝,字叔温,号古直,寿光(今山东寿光县)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授编修。成化十年(1474)屡进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兼翰林学士,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
十六卷。清张邦伸(详见《庆诞记》)撰。该书原名《锦里新闻》,因与段成式书同名,遂改定今名。锦里即成都别名。此书记蜀中人物,至清初为断凡《明史》有载或系明朝科第者,概不收录。卷首有邦伸自序及凡例。分名宦
二卷。清陶方琦撰。参见《字林补本》。是编旨在补孙星衍《今本仓颉篇》所未备。其自序谓:“方琦窃好仓颉之书,略事辑补。兹又从唐释慧琳《大藏音义》(亦称《一切经音义》)、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及隋杜台卿《玉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