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ní

【音】 儿氏有而、尼二音,而分两姓,见《续文献通考》(63)。参见儿(Ní)姓。【源】 北魏时贺儿氏后改为儿氏,见《魏书·官氏志》(17,60,70,242)。【望】 河南(17,60,418)。【人】 儿乌干,代北人,北魏时司空、高平公(21,242)。儿念田,元时绛州人,至元中为郓城县达鲁花赤(21,399)。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临汾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并注其源: ① “以事为氏”,“吴郡有语儿,生而语,子孙氏焉。”②或为改氏,其注据《河南官氏志》 云:“贺儿氏改为为儿氏。”此则出自鲜卑族。

一音ní,亦为姓。

大夏赫连勃勃有镇东将军儿真之; 元代有儿念四。

猜你喜欢

  • 那顔吉歹

    读音:Nāyánjí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纳颜济达”。

  • 扎斯呼哩

    读音:Zhāsīhūlī锡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收载。后或改为单姓“扎”,盖取“扎斯呼哩”之首音,谐以汉字“扎”而得。

  • 读音:Yú【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苏高淳(305)、武进(314)、江西宁都(280),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吉安、山西之太原及运城等地有分布。《新

  • 右閭

    读音:Yòulǘ【源】 见《姓苑》(9,11,17,62)。《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他。

  • 士尹

    读音:shì yǐn【源】 士庆为楚庄王令尹,子孙以士尹为氏(60,63)。【人】 士尹池,春秋时楚国人(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士庆为楚庄王令尹,子孙以官为氏。” (

  • 子獻

    读音:Zǐxiàn【源】 ①系自妫姓,春秋时陈桓公之孙子献之后,见《世本》(4,6,12,17,60)。②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大夫子献之后,见《风俗通》(6,12,60)。【人】 子献辽,春秋时楚文王大

  • 读音:Zāi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 公乘

    读音:gōng chéng【源】 战国时秦国公孙鞅(即商鞅)变法,设爵位二十,其八为公乘,久居此爵位者,子孙以为氏,见《风俗通》(6,7,12,17)。【望】 魏郡(17,418)。【人】 公乘不仁,

  • 读音:Bǎn【源】 或系阪上、阪泉氏所改(62)。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金別

    读音:Jīnbié【综】 景颇族姓。属浪速支系,世居云南潞西三台山,汉姓为鲍(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