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Quán

全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地名为姓氏。全椒,今属安徽;古全州,在今广西全县;全山,一作泉山,在福建浦城县东北。这三地的居民有以地名为姓者,称全氏。二是以官职名为姓氏,出自泉姓。古称钱币为泉,西周时有泉府之官,按周礼属于地官,掌管货币交流和集市贸易,泉府官的后人以职官为姓,遂为泉姓。后来因为同音而通全,故有的改为全姓,称全氏。三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如元代有位少数民族首领叫万全,其子以父名为姓,改姓为全氏。

全姓在汉朝时落籍于浙江钱塘,是当地的望族。三国时期,全姓已遍布吴地。望族居京兆郡(今陕西西安东)。

全姓历史人物有全琮,三国时吴国名将。文武双全,智勇过人,曾指挥多场重要战役,极受孙权赏识。当时中原避难南方者,全琮倾家财以赈济避难者,贫富与共,于是远近显名。全祖望,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乾隆元年进士,入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辞官归隐专心于学术,收徒讲学,生徒遍布大江南北。曾于绍兴蕺山书院讲学,从者云集,后又应邀主讲于广东端溪书院,对南粤学风影响很大。他师法黄宗羲,又受万斯同影响,醉心于宋和南明史事,尤好搜罗古籍及金石旧拓,曾编成《天一阁碑目》。著作有《鲒琦亭集》及《外编》《诗集》《古今通史年表》《经史问答》等。

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三十三位。


【源】 ①以地为氏(60,62)。金置全州,故城在今内蒙古喀拉沁旗。②系出周官泉府之后,以官为氏,其后以同音为全,见《鲒琦亭集》(60,62)。③元时阿鲁浑萨里,其父字万全,遂以全为氏(60)。阿鲁浑萨里,元时畏兀人,后官至中书平章政事,卒谥文定(61)。④清满洲八旗姓全佳氏后改为全氏(180)。今满族姓(344)。⑤瑶(122)、蒙古(344)、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京兆(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湖南、河南、浙江等省多此姓。三省全姓约占全国汉族全姓人口76%。【人】 全柔,东汉时钱塘人,灵帝时尚书右丞。子全琮,为三国时东吴东安太守,右大将军(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山西之太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金溪、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及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苗、傣、壮、朝鲜、锡伯、拉祜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中文大字典》 注引 《鲒琦亭集·全氏世谱》 云:“全氏,出自 《周官》 泉府之后。以官为氏。其后以同音,通于 ‘全’。” ② 《姓氏考略》 云: “当以地为氏。” 《姓氏词典》 称: 古以 “”命名之地有三:“全椒,汉代县名,今属安徽; 古全州,即今广西全县; 全山,在福建浦城县东北六十里,一作泉山。”③或为元代色目人辉和尔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 元鄂尔根萨里 ( 《姓氏考略》 引作 “阿鲁浑萨里”),辉和尔人,以父字万全”,“遂为全氏”。④又注: “ 《忠义传》盘萨勒,全氏,高昌人。”高昌,西域国名,治高昌县。在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哈拉和卓堡,元初为回鹘族政权,成吉思汗起,高昌首先归附。此则出自回鹘族。⑤或为清代满族姓全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⑥ 《中国姓氏大全》 称 “清爱新觉罗氏郑亲王后人有改姓全者。”

三国时魏有全琮 (此从 《辞源》。《中国姓氏大全》 引作 “吴有大司马全琮。”); 吴有全柔; 隋有全元起,医家; 元代有全廉孙; 清代有全祖望。

猜你喜欢

  • 读音:Huò霍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氏,源自姬姓。周文王的儿子叔处被封于霍(今山西霍县南),建立霍国,后为晋国所灭。霍君的后人遂以原国名为姓,称霍姓。二是以封地为姓氏。晋献公灭霍国后

  • 冲佳

    读音:Chōngjiā【综】 清镶蓝旗满洲马甲常生保之妻为冲佳氏(260)

  • 旺札爾

    读音:Wàngzhāěr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察哈尔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读音:Chǎng【综】源出不详。河北万县(326)、山东沂水(332)、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平邑有分布。此姓为平邑县公安局提供并注此音。未详其源,亦未见於古籍

  • 读音:wù【源】 鲜卑人姓,见《后汉书·南匈奴传》(60,62)。北魏时蠕蠕(即柔然,参见蠕蠕姓)部人姓(242)。【变】 亦称〔勿地延〕、〔乌地延〕氏(425)。【人】 勿地延,北魏时蠕蠕部帅率众降

  • 驳马

    读音:bó mǎ后汉时有驳马少伯。(见《容斋随笔》)有驳马少伯者,素刚壮。(见《后汉书·卢芳传》)

  • 儀渠

    读音:Yìqú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有载,其注“义渠” 云: “古西戎国名,又作 ‘仪渠’。今甘肃省安化、合水、正宁、环宁、泾州诸县皆其地,秦义渠县城在今宁县西北。”参见 “义渠

  • 读音:Xiá《姓氏词典》引 《唐书》收载。其注称: “唐有黠戛斯。”未详其他。

  • 大項

    读音:Dàxiàng【源】 西夏人姓(95)。

  • 青佳

    读音:Qīngjiā【综】 清镶黄旗满洲领催霍隆武之妻为青佳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