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門
【源】 见《姓苑》(7,21,62)。居于刺门者以为氏,见张澍《姓氏五书注》(62)。【变】一作勅门(62)。
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姓氏考略》注引张澍语云: “居于刺门者以为氏。一作 ‘勅门’。”此以地居为氏。
【源】 见《姓苑》(7,21,62)。居于刺门者以为氏,见张澍《姓氏五书注》(62)。【变】一作勅门(62)。
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姓氏考略》注引张澍语云: “居于刺门者以为氏。一作 ‘勅门’。”此以地居为氏。
读音:Wēiyuán【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
读音:Bóěrsū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锡喇穆楞(23,63,260)。【人】 清镶黄旗蒙古护军七十五之妻为博尔苏特氏(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锡喇、穆楞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清
读音:Shūfāchá【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绥芬(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绥芬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huà yáng秦宣太后弟封华阳君,子孙氏焉。(见《元和姓纂》)
读音:Dǒunà【综】 元时丞相淮安忠武王之妻为斗纳氏(23,63)。《辽金元姓谱》有斗奴氏(33)。〔斗奴〕似系斗纳之异译。
读音:Pàn【源】 ①古有盼国。以国为氏,见《姓考》(17)。②战国时齐威王之臣田盼之后,以名为氏,见《史记》(17)。亦见《姓苑》(21)。【布】 四川成都(91)、山东东明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
读音:Hūlún《中国姓氏大全》 有载。其注 “扈伦”云: “亦作 ‘呼伦’,或 ‘忽刺温’。明代黑龙江女真族姓氏。原有乌拉和哈达两部,后迁居松花江中游,续有辉发、叶赫两部加入,乃称扈伦。
读音:Xījú【综】 苗族姓。贵州麻江有此姓(116)。
读音:Wò’ěrgǔchén【综】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巴牙图之妻为渥尔古陈氏(260)。
读音:Xiàosītú《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云: “今香港有此姓。” (按: 我国近古以来,已出阁之女不再称名,而以 “×门×氏” 称之,如本姓司徒氏,嫁作肖家妇,则称肖门司徒氏,简作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