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ǔ

古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为古公亶父之后。古公亶父是周文王姬昌的祖父,他率领族人开荒种地,发展农业,还兴建了城墙和宫殿,使周国逐渐强盛起来。其后代子孙以祖父称号为姓。古姓后人尊古公亶父为古姓的始祖。二是以邑名为姓氏。周朝大夫受封于苦城(今河南境内),后世子孙则以地名“”的音近字“”为姓氏。三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

古姓发源于陕西。随着历史的变迁,古姓广布于全国各地,清朝时期,有远赴台湾者。如今古姓尤以四川、广东为多。

古姓历史人物有古弼,南北朝时北魏官员,善于骑射,官至吏部尚书,因功封灵寿侯。虽每日公务繁忙,但仍勤于读书。因他的头尖,太武帝便叫他“笔头”,人们则称他“笔公”。他为人刚正,曾多次进言直谏,太武帝说:“笔公可称为社稷之臣”。

古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三十八位。


【源】 ①系自姬姓。周太王亶父避狄人之难,去国于岐山(今陕西岐山西北)之下,自号古公,其后因公号为氏,见《风俗通》(7,9,12,17)。 ②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见《潜夫论》(12,60)。 ③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吐奚氏为古氏,见《魏书·官氏志》(9,17,21,60)。 ④金时女金人姓,见《高丽史》(71)。 ⑤云南傈僳族以星为原始图腾的古饶时氏族,汉姓为古(150)。 ⑥台湾土著(65)、彝(130)、苗(205)、回、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新安、河内、新平(21,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7%。尤以四川、广东两省多此姓,两省古姓约占全国汉族古姓人数78%。【它】 ①台湾省古姓,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被迫改用古井、古原、古木等日本姓,但仍不弃原古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均恢复古姓(65)。 ②台湾土著在日本侵占台湾时期,曾被迫使用过日本姓古田,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改用汉姓古(65)。【人】 古乘,春秋时晋平公时舟人(21)。古弼,原姓名为吐奚爱弼,北魏时代北人,以功赐爵灵寿侯,历位吏部尚书(6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南之芷江,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河口、陇川、泸水,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白族、畲族、鄂伦春族、土家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 ①其注引 《风俗通》云:“‘古公亶父之后,因氏焉。古公者,犹言先公也。’ 望出新安、新平、河内。”古公亶父乃周之先人,姬姓。故此之古氏系出姬姓,以号为氏。②其注引 《潜夫论》 云: “古成氏之后,‘分为古氏。” (按:本为“苦成”,后音变,或改作“”,古邑名,以邑谥为氏,或省而作古氏。)③又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又,代北姓。后魏吐奚氏改为古氏。”④或为鄂伦春族古拉依尔(或译作“古兰”) 氏所改。盖取古拉依尔(古兰) 氏之首音谐“”而为单姓,后又改为 “”。

汉代有古初、古霸; 宋代有古革,琼州教授; 明代有古朴,户部尚书; 又有古其然、古文炳,进士。

猜你喜欢

  • 蘇木爾

    读音:Sūmùěr【综】 清驻防新疆、辽宁沈阳等地锡伯部有苏木尔氏,汉姓为苏(201,433)。又,清镶黄旗满洲领催佛保柱之妻为苏木尔氏(260)。清蒙古正蓝旗中有苏默尔氏(259),正蓝旗满洲马甲玛

  • 读音:Fèng【源】 ①颛顼以鸟名官,有凤鸟氏,后以官为氏(17,62)。又云:高辛氏时凤鸟氏为历正,见《左传》。以官为氏(60)。②明时云南武定直隶州武定军民府土知府为凤氏,系彝族(253)。③瑶族

  • 翁蘇克

    读音:Wēngsūkè【综】 清镶白旗蒙古护军巴图之妻为翁苏克氏(260)。

  • 達鸠

    读音:Dájiū【综】 彝族姓。又称〔达龚〕,云南中甸有此姓(375)。

  • 阿頤

    读音:Āyí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zhōu【源】 ①州,周邑(故城在今河南沁阳东南40里),后属晋,食采于此邑者以邑为氏,见《风俗通》(1,6,11,17)。一说,其故城在怀州武陟县,即今河南武陟(12,21)。②系自姜姓。周武

  • 读音:Rèn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姓谱》亦收,未详其源。

  • 敖佳特

    读音:ojiātè【综】 清镶蓝旗蒙古马甲杨乌利之妻为敖佳特氏(260)。又,镶黄旗蒙古鸟枪护军齐齐克之妻为敖雅特氏(260),〔敖雅特〕似即敖佳特之异译。

  • 太征

    读音:tài zhēng【源】 下邳(故治在今江苏宿迁东南)人有太征氏,见《姓苑》(7,9,11)。张澍云:必其先有征伐大功,故以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姓

  • 夷阳

    读音:yí yáng与“夷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