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荡
读音:zǐ dàng
宋桓公生子荡,因氏焉。(见《世本》)
亦作荡氏,子姓,宋桓公之子公子荡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
宋桓公生子荡,因氏焉。(见《世本》)
亦作荡氏,子姓,宋桓公之子公子荡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
读音:tuō tuō【综】 元、明时蒙古人姓(21,60,62)。脱脱卜花,明时甘肃永昌人,见《陕西通志》(21,60)。历史上蒙古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收载;《姓氏考略》亦收,未道其详。元代有
读音:Wū'náluó【源】 北齐时三字姓,见《广韵》(6,9,17,27,60)。【人】 乌那罗爱,北齐时人(9,60)。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广韵》 注云: “虏三字姓
读音:Bǔ【综】 台湾台北有此姓(64,68,261)。源出不详。在台湾有人分“补”与“补”为两个不同之姓。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山西之太原、运城、大同,甘肃之舟曲,新疆之塔城,湖北之武
读音:mò【源】 古有秣阳国,见《地谱》(17)。亦即秣林国(7)。春秋时越王迁抹林(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城内),以国为氏,后有秣氏、末氏(7,9,12,15,60)。【变】 襄城(17,418)。罕见姓
读音:Mànshū《姓氏考略》据《宋史》收载,“宋有曼殊宝利。”未详其他。
读音:kuān明有宽彻,汉阳人,洪武进士,使西域。(见《奇姓通》)
读音:mù sūn小邾子后有牟孙氏。(见《路史》)
读音:Dū’ěrběn【综】清驻防索伦正红旗中有都尔本氏(260)。
读音:Shí石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春秋时卫国大夫石碏之后。二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鲜卑族乌石兰氏改为单姓石,十六国时有张姓、冉姓改为石姓。石姓最早发源于春秋时卫国(今河南北部),后迁徙至山
读音:Jīnhú【源】 彝族姓。属诺边家支(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