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
【源】 见《姓苑》(15,24,60)。【布】 河南温县(284)、湖南攸县(283)、四川(86)、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寅午辰,元延祐初浙江嘉兴教授(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南之温县,山西之大同、临汾、运城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初见於 《姓苑》 其注称:“宋寅午辰,嘉兴教授。” (按: 《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称: “寅午辰,延祐初,嘉兴教授。”“延祐”乃元仁宋年号,故或以午辰为元人。则 《续通志·氏族略》不确。)
【源】 见《姓苑》(15,24,60)。【布】 河南温县(284)、湖南攸县(283)、四川(86)、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寅午辰,元延祐初浙江嘉兴教授(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南之温县,山西之大同、临汾、运城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初见於 《姓苑》 其注称:“宋寅午辰,嘉兴教授。” (按: 《中文大字典》 引 《万姓统谱》称: “寅午辰,延祐初,嘉兴教授。”“延祐”乃元仁宋年号,故或以午辰为元人。则 《续通志·氏族略》不确。)
读音:Lílóu【源】 夏禹之臣有犂娄氏,见《岳渎经》(60,62,63)。
读音:tíng【源】 ①大庭氏之后,见《奇姓通》(20,63)。 ②庭州,故治在今新疆乌鲁木齐,或以州名为氏,见《姓苑》(15,21)。 ③贵州龙里苗族姓。【布】 辽宁辽中(62)、台湾台北、高雄(6
读音:wú qiū【音】 吾音虞(Yú)(12,21)。【源】 中山(春秋时国名,故城在今河北中部偏西)有吾丘氏,系以地为氏(6,60)。一说,吾丘即虞丘,亦作吴丘(17,60)。【望】 东郡(17,
读音:mù yì【源】 北魏时代北多兰部有木易姓(7,12,21)。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后魏有木易于,为多兰部帅。”
读音:Yǒuxíng《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元和姓纂》注云: “春秋时鲁国大夫有有陉氏。”未详其他。
读音:Nízhì’ē【源】 金时女真人姓,见《高丽史》(71,431)。 【变】 元时改称乃马真氏,明时改称尼麻车氏,至清又译作尼玛察氏(100,180)。
读音:Dùwǎhā【综】 清时在库页岛居住的费雅喀人姓(429)。
读音:zhēn yǐn【源】 ①系自芈姓。楚大夫箴尹克黄之后(6,12,15,17,60)。②春秋时陈大夫鍼无咎奔楚,为箴尹,因氏,见《姓考》(17,62)。 【变】 一作〔鍼尹〕(60)。历史上罕见
读音:cái【源】 见《万姓统谱》(15)。【布】 北京、广东、陕西(92)、河北乐亭(334)、山东新泰(359)、台湾基隆(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材致,宋时曾知韶州(故治在今广
读音:Bāgōng【源】 春秋时巴子之后有巴公氏,见《姓源》(17,62)。春秋时巴国,子爵,史书亦称巴子,详见巴氏。历史上罕见之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姓氏词典》亦载,其据《姓源韵谱》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