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
【源】 ①相传为黄帝之臣岐伯之后,见《姓源》(7,9,11,12,17)。歧为夏商以前国,故以国为氏(21)。②岐,周故都,在凤翔岐山(故城在今陕西岐山),至周文王时始迁于丰(一作酆,故城在今陕西户县东),其支庶留岐者为岐氏(12,17,21)。【望】 赵郡(17,418),安化(7,21,60)。【变】 一作歧(17)。【布】 四川成都、北京(91)、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人】 岐盛,晋惠帝时为楚王司马玮之舍人,有力而薄于行(61)。岐亨,明时解州人,官都御史(21)。
【源】 ①相传为黄帝之臣岐伯之后,见《姓源》(7,9,11,12,17)。歧为夏商以前国,故以国为氏(21)。②岐,周故都,在凤翔岐山(故城在今陕西岐山),至周文王时始迁于丰(一作酆,故城在今陕西户县东),其支庶留岐者为岐氏(12,17,21)。【望】 赵郡(17,418),安化(7,21,60)。【变】 一作歧(17)。【布】 四川成都、北京(91)、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人】 岐盛,晋惠帝时为楚王司马玮之舍人,有力而薄于行(61)。岐亨,明时解州人,官都御史(21)。
读音:bái xiàng【综】 白象先生,古贤人,隐者,见《风俗通》(1,7,12,60)。一作〔伯象〕,《汉书·艺文志》有伯象先生一篇,见张澍《风俗通》注(1)。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wū sūn女真姓。▲<金>乌孙讹论,善骑射,石垒部族节度使。
读音:A-jiǎng【源】 彝族姓。属什耶家支(375)。
读音:A-yē【源】 彝族姓。属雕乌家支(375)。
读音:Páo/Paur,Pau【综】 源出不详。山西平陆有此姓(298)。
读音:Qùmǎ【源】 趣马,《周礼》夏官之属,即趣养马者也。周时趣马蹶父之后,以官为氏,见《姓氏英贤传》(6,12,15,60)。【人】趣马思,东汉时南阳郡功曹(6,21)。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
读音:Qí齐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姜姓。姜太公被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春秋时卫国大夫齐子之后,以祖字为氏。三是出自是姓。据《元和姓纂》记载,唐代宣
读音:Cháng/Charng【综】 源出不详,见《中日姓氏汇编》(401)。
读音:Jiùlài【综】 代北姓。即菟赖氏(70),后改为就氏(27)。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引 《河南官氏志》注云: “就赖氏改为就氏。”望出河南。
读音:jiàn汉有北平太守贱琼。(见《风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