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
【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屏东、基隆(68,261)、高雄、彰化、南投(64)等地均有此姓。
【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屏东、基隆(68,261)、高雄、彰化、南投(64)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Zhuō【源】 见《康熙字典》(80)。系古文卓字,异形而分为二姓(63)。《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康熙字典》注云: “系卓姓分族。”
读音:fǔ xī【源】 春秋时晋厉公大夫甫奚叔施之后,见《姓氏英贤传》(6,60)。【人】 甫奚置,春秋时晋龙骧将军(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姓氏英贤传》 云: “晋
读音:xī róng【综】 春秋时孔子弟子有奚容蒧,鲁人(11,17,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周奚容蒧、鲁人,孔子弟子。” 《中文大字典》亦注: “复姓
读音:Jiè【综】 源出不详,或出自藉氏。亦见《新编千家姓》(73,91)。江苏武进有此姓(314)。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其注云: “现代罕见姓。”未详其源。
读音:Dì【源】 周武王之臣南宫适之后,以名为氏(15,21,60)。《姓氏词典》引《姓苑》收载。其注云:“適,通嫡。郡望: 汝南。” (按: 嫡,则音dí。) 一音shì,为现行姓氏。
读音:bīn【源】 见《姓苑》(15,21,60)。【布】 湖北钟祥(388)、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彬宝,晋时江夏人,见《陶侃别传》(11)。彬霁,唐时人,撰《秘苑状启》四卷(15,21,60)
读音:zǐ yāng【源】 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僖公之子简子齿,为子鞅氏,见《世本》(6,12,21,60)。一说,春秋时陈桓子曾孙诸御鞅之后,见《姓源》(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
读音:hào yáng【综】 春秋时有齐大夫浩养嘉(1,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风俗通》 云: “齐大夫浩羊嘉”; 《中国姓氏大全》 以之“为此姓之始”
读音:Gǔyě【源】 山东有古野氏,为赤狄之别种,其后氏焉(6)。古野氏,齐景公勇士也,见《晏子春秋》(24)。【变】 一说,即古冶氏(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
读音:Píhé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百济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