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cì

【源】 ①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次氏,见《路史》(17,60)。②匈奴人姓。汉武帝元鼎四年,次公来降,封僚侯。五年,坐酎金免,见《汉书》(21,242)。【变】 一作佽,亦作兹(21,26,60)。【望】 楚郡(17,418)。【布】 内蒙古乌审旗(369)、江苏启东(311)、上海嘉定(351)、安徽淮南(362)、广西钦州(364)、四川富顺(395)、陕西(92)、台湾花莲(68,261)、山西、河北石家庄、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次非,春秋时荆国勇士,亦作佽非,或兹非(21,26)。次益,明时河北获鹿人,宣德中任河南浙川知县(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获鹿,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朔州、榆次,青海之天峻,湖南之益阳等地有分布。汉族、藏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将其归“以次为氏”之列。古代楚有次非,《吕氏春秋》载: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干遂。还反涉江,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荆王闻之,仕之执圭。” 《姓氏考略》 注云: “《路史》: ‘楚公族有次氏。’ 一作 ‘佽’,又作 ‘兹’。”

汉代有次公; 唐代有次应神; 明代有次益,淅川知县; 又有次摅,广东都司。

猜你喜欢

  • 駒于

    读音:Jūyú《姓氏词典》 引 《汉书》 收载,未详其源。“汉代有驹于利受”。

  • 读音:Zá/Tzar,Dza【综】源出不详。山东新泰有此姓(359)。

  • 读音:Mǎ/Maa【综】 或系马氏所改。湖北钟祥(388)、台湾南投(68,261)等地均有此姓。

  • 读音:Lǎn【综】 源出不详。余靖安道所作《屯田郎中黄府君碑》云,母,榄氏,累封真阳曲江南阳县太君(7)。《姓氏词典》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收载,未详其源。(按: 榄,即橄榄,当指此物以为姓。

  • 公思

    读音:gōng sī【源】 春秋时鲁季氏之族公思展,其后以字为氏(7,17,24,60)。历史上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曰: “鲁季氏之族曰公思展,后人以字

  • 读音:Zhī【源】 见庄鼎彝《两汉不列传人名韵编》(63)。【布】 湖北武汉(91),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称: “罕见姓,现代武汉有 (分布)。”

  • 右將

    读音:Yòujiàng【综】 汉下鄜侯右将万周,骆越人(6)。《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代有右将万周,鄜侯。

  • 读音:Mé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龙口、广东之高要等地有分布。此姓系龙口、高要等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 檬,即柠檬,树木名,疑即以木名为氏。)

  • 读音:jiàn甘服公之后有鉴氏。(见《路史》)

  • 石圖里

    读音:Shítúlǐ【综】 清正蓝旗蒙古护军呢楚克之继妻为石图里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