氈
【源】 见《万姓统谱》(15,21)。【变】 一作〔氊〕(62)。【布】 辽宁沈阳(91)、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人】 毡求,明时湖南宜阳人,永乐中广西右参议(15)。
现行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沈阳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亦收,未详其源。
明代有氈求,宜阳人,监生,永乐十五年任广西右参议;又有氈徽,慈利知县。
【源】 见《万姓统谱》(15,21)。【变】 一作〔氊〕(62)。【布】 辽宁沈阳(91)、安徽淮南(362)等地均有此姓。【人】 毡求,明时湖南宜阳人,永乐中广西右参议(15)。
现行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沈阳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亦收,未详其源。
明代有氈求,宜阳人,监生,永乐十五年任广西右参议;又有氈徽,慈利知县。
读音:jiā【综】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图城阿之妻为鄂佳氏(260)。
读音:Gě/Gee【源】 见《姓氏辨误》(26)。即盖氏,今人已别为二姓。【布】 台湾高雄(68,261)、河北枣强等地均有此姓。
读音:Zāngjiā【综】 清镶白旗满洲云骑尉外库之妻为臧佳氏(260)。
读音:Dáháidējīn【综】 元时顺宁王阿沙不花元配达海的斤氏封顺宁王夫人(57)。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塔尔海德济〕(24)。
读音:sì fén【源】 ①神农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北方,鲜卑俗称草为俟汾,以神农有尝草之功,因自号为俟汾氏,其后音讹,遂为宇文氏(17,27,60)。 ②魏、晋时高车族12姓中第9姓为俟汾氏,亦作〔
读音:yáo国名,以国为氏。(见《国语·韦昭注》)▲<汉>铫期,郏人,虎牙大将军。
读音:Bìlā’ěr【综】 清镶黄旗蒙古亲军善保之妻为必拉尔氏(260)。
读音:Bǐbá【综】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以部为氏(425)。
读音:liè shān【源】 古列山氏之后见《风俗通》(1,60)。 【变】亦作厉山、烈山、〔连山〕(1,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 《风俗通》: ‘古列山氏之后’。
读音:Tàihét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吉林乌拉(23,63,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吉林、乌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作“泰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