泯
【综】 春秋时燕国游士有泯子午者,见《晏子春秋》(63)。或出自湣氏。
【综】 春秋时燕国游士有泯子午者,见《晏子春秋》(63)。或出自湣氏。
读音:Dáhūěrwōliè【综】 清满洲人姓,或为倭哷氏之分支。达呼尔倭哷博奇,清满洲镶红旗人,咸丰间随军江南扬州征太平天国军,积功官至副都统(61)。《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
读音:Pú【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安徽淮南有此姓(362)。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及其晋中地区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按:
读音:zhuī【源】 见《姓苑》(15,17,21)。以国为氏。一云,当为追敌有功者,故以为氏(60,62)。【布】 北京、四川成都、上海(91)、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追喜,
读音:Hù【综】 宁州罗川(故城在今甘肃正宁北)人互可思,年已百岁,明皇得27仙玉像于金华河,其地即可思庄也,可思至京,失其所在,见《唐纪异录》(7)。【布】 台湾台北有此姓(64,68,261)。罕
读音:Zhūzuǒ【综】 源出不详。上海嘉定有此姓(351)。
读音:Mádòng【源】 彝族姓。属曲比家支(375)。
读音:Shēn【源】 祝融之后,见《世本》、《广韵》(86)。
读音:Gōulóng【源】 ①相传炎帝11世孙句龙,能平九州,辨土地之宜,为颛顼土正,其后为氏(60)。一说,出自共工氏之子句龙,为后土(一作士正),三代以降祀为社,子孙氏焉(7,11,12)。②东汉
读音:Zhùgù【源】 ①春秋时卫公族之后,见《姓考》(17)。②春秋时晋有祝固氏(6)。【人】 祝固舒,汉功臣(6)。《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考》注云: “源于姬姓。‘卫公族之后’。”
读音:qián古潜地在楚地,以地为氏。(见《姓氏考略》)▲<元>潜说友,处州人。<明>潜溟,高安人,广东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