絺
【源】①周有絺邑,以邑为氏(24,60)。或,絺为春秋时晋大夫食邑(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南),因氏(17)。②周武王时司寇苏忿生之后,见《姓谱》(17)。【变】与郗同(17)。【望】晋阳(17,418)。【人】絺疵,春秋时晋智伯之臣(11,17)。絺宗周,东汉灵帝时为黄门令(21,24)。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周邑名, 以邑为氏。杜预云: ‘野王西南有城’。”其地当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南。
春秋时晋之智伯家臣有疵;汉代有宗周, 字子时,黄门令。
或与 “郗”通。
【源】①周有絺邑,以邑为氏(24,60)。或,絺为春秋时晋大夫食邑(故城在今河南沁阳西南),因氏(17)。②周武王时司寇苏忿生之后,见《姓谱》(17)。【变】与郗同(17)。【望】晋阳(17,418)。【人】絺疵,春秋时晋智伯之臣(11,17)。絺宗周,东汉灵帝时为黄门令(21,24)。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周邑名, 以邑为氏。杜预云: ‘野王西南有城’。”其地当在今河南沁阳县西南。
春秋时晋之智伯家臣有疵;汉代有宗周, 字子时,黄门令。
或与 “郗”通。
读音:Qiūmùlíng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代人。孝文改为穆氏。”一作“丘穆陵”; 又作“丘目陵”。
读音:Shēn【源】 见《名贤氏族言行稿》(10,63)、《古今姓氏书辨证》(7)。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太平图话姓氏综》注云:“‘陆终之后。’ 系参姓分族。葠,古参字,陆终第二
读音:ā lǐ【音】 阿里作为彝族姓时,阿音A-。【源】 ①广平阿里氏,源自金时女真人姓(21,24,60)。即阿里班氏(71)。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法》(63)。清时满洲八旗中仍有此姓。清镶蓝旗满洲
读音:jí mù【源】 系自子姓,周时宋微子(商纣王之兄)之后有及木氏,见《路史》(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 云: “微子后有及木氏。” 则此当系出子
读音:Bǎigāo【源】 唐虞时之姓(60,62)。历史上极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唐、虞时之姓。” 唐,指唐尧,即帝尧;虞,指虞舜,即帝舜。未详其他。《中国姓氏大全》
读音:Bālín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译作“巴邻”。又,《续通志》、《清通志》之 《氏族略》还收有 “巴林”,疑与“巴琳
读音:Bǐ【源】 ①见《姓苑》(15,21)。 ②台湾土著邵族姓,亦译作白(207)。 ③蒙古族姓。【布】 四川汉源(336)、台湾台北、南投(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
读音:jié仓颉之后。颉卫古贤人。(见《尚友录》)郑公族后有颉氏。(见《路史》)
读音:Wúyǔ【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公子无圉之后,见《姓考》(17,62)。 ②楚大夫无圉之后,见《广韵》(6,60)。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据《广韵》注云:“出自楚,芈姓。”
读音:Shāsuí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新纂氏族笺释》 注云: “沙姓出自沙随氏。” 沙随,古诸侯国名,或以国为氏。《百家姓考略》 注“沙”云: “系出沙随氏,古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