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iū

【源】 见《氏族博考》(16)。脩为修之异体,作为姓,与修同源,但后世已分为二姓。【望】 永平(17,418)。【布】 四川成都(91)、台湾屏东(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脩炳,汉时屯骑校尉(17,21)。脩广顺,明时大名府照磨(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 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云: “出自己姓。高阳氏之后有脩及熙,帝喾使脩为玄冥,熙佐之。后世皆以为姓。” (按: 《姓氏词典》 注“” 引 《姓氏英贤传》云: “修出自少昊氏子修,为帝喾玄冥师。掌水官,其后氏焉。”与所引 《姓氏辨证》有别。)

汉代有脩炳,左骑校尉; 三国吴有脩允,临川人,合浦太守; 宋代有脩武丹,宝祐进士; 明代有脩广顺,大名府照磨。

猜你喜欢

  • 須朐

    读音:Xūqú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有载。其源不一: ①《姓氏考略》注“须句”据《左传》云:“古国名,太昊之后。其子孙以国为氏。或省句为须氏;或省须为句氏。一作‘须朐’。”②《姓氏词

  • 那穆他拉

    读音:Nāmùtālā【综】 清镶黄旗满洲领催桑名之妻为那穆他拉氏(260)。

  • 读音:Zhī【源】 见《康熙字典》(62,80,91)。一说,“㞢”为古“之”字,故即“之”姓(91)。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其注云: “一说即 ‘之’姓。

  • 烏努呼

    读音:Wū'nǔhū【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人】 乌努呼哲僧,清蒙古镶红旗人,世居察哈尔,以从征耿精忠有功,授骑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

  • 读音:guǐ【源】 ①系自姜姓。春秋时齐癸公之后,见《姓苑》(7,9,12,17,60)。②癸比氏之后(60,63)。 【望】 齐郡(17,418)。 【人】 癸仲,宋时知严州军(21,24)。现行罕

  • 无圉

    读音:wú yǔ出自楚芈姓。(见《广韵》)

  • 乞憐

    读音:Qǐlián《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徐凌

    读音:Xúlíng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为璧联姓,可能姓因集父母双方之姓而得。)

  • 读音:zào【音】 又音造(Zào)(17)。【源】漕,春秋时卫大夫采邑(故城在今河南滑县南之白马岭),后以邑为氏(17,60,62)。【望】西河(17,60,418)。【布】江苏高淳有此姓(305)

  • 那卜

    读音:Nābǔ《姓氏词典》 引 《明史》收载,其注称: “明有那旦坚参、那卜领占。”未详其他。